不折不扣履行社会责任 始终如一打造百年品牌

17.04.2015  10:21

      □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国风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康藏茶厂,1950年以后,通过公私合营,逐步整合了大理地区创办于20世纪初的数十家大小茶叶商号。经过七十余年的稳健发展,现已成为跨区域的现代股份制集团公司。目前,公司拥有8项国家级桂冠: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国家边销茶定点生产和原料储备企业、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关沱茶)、中国驰名商标(“下关”)。自2013年公司实施连锁专卖营销战略以来,下关沱茶570多家专卖店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在韩国、马来西亚、法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线下销售渠道,同时公司通过互联网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下关沱茶,113年从未间断生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名产,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而成为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讲,如同享誉海内外的贵州茅台、西湖龙井等名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下关沱茶,用它百年岁月形成的产品属性证明同样是中国紧压茶中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
      1902年,下关茶商在“姑娘团茶(女儿茶)和饼形圆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创制定型成外形呈碗臼形的“砣茶”,沱茶从创制至今的113年里从未间断生产并被消费。旧时的下关方圆不过两三平方公里,却密集地分布着一家又一家茶厂、茶叶商号,有的商号资本雄厚,不仅在下关有本号,有的还在外县、外省甚至国外设有分号。民国时期制茶业成为下关民族手工业中最大的行业,从产量上看,各茶厂、茶叶商号年产量有高达三千担。各大小商号茶厂招用工人共约3000多人,这个数字对于当时仅有2万多人口的下关来说,已经不算是小数了,下关的茶叶加工、贸易的兴旺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下关茶厂总揽了下关沱茶的生产经营,1954年12月,下关茶厂通过试验,将饼茶揉制由布袋揉成圆形后再用18公斤重的铅饼加压的办法,改用铝甑直接蒸压的方法,下关铁饼应运而生。云南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在传承下关沱茶精髓的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不提升下关沱茶的质量、产能、品牌,革新技术及生产设备,演绎着下关沱茶百年传承的茶业经典。
      据统计,1950年至2014年,下关沱茶累计加工生产茶叶22万多吨。2014年全年,下关沱茶营业额达5亿多元,利税收入1.7亿元。在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下,今年一季度,下关沱茶实现产量900多吨,销售收入8900多万元,与2014年同期持平。
销法沱,开启普洱茶保健功能科学认知新时代
      下关沱茶自1976年首次出口法国,并逐渐扩大至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1986年10月22日《香港商报》报道:“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主任、医学专家艾米尔·卡罗比经过临床研究证实,中国云南(下关)沱茶有抗胆固醇的奇效,日饮三杯,一个月后可使血液中的脂肪降低22%”。昆明医学院临床试验实验结果也证明,使用云南沱茶治疗高血脂症55例与使用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云南沱茶的疗效还高于安妥明,且无副作用。
      云南(下关)沱茶(外销)198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此后1987年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和1993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再获世界食品金冠奖。曾通过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经香港出口到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国家,为集中体现普洱茶保健功效的代表性茶品,是法国及昆明医学院早期关于普洱茶功效研究的样本茶,被市场广泛称为“销法沱”。从此,云南(下关)沱茶(外销)开始扬名国内外,引领云南普洱茶快速发展,也开启了普洱茶保健功能科学认知的新时代。
积极履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社会责任
      经过多年精益求精、艰苦探索的经营,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由2004年的8100万元,增长到今天的6亿多元。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积极履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社会责任的使命从未间断。公司层面在分配上坚持第一位为市场建设,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广大的茶农,这也正是龙头企业最为特殊的一方面。2007年,公司创下了年度收购原料最高纪录为1.5万吨,投入了8亿多元。1950年至2014年,累计采购的茶叶原料有30多万吨,有力地带动了全省10多万户近50万茶农增收致富。
      职工是企业的生力军,是生产的主要力量,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重职工的生产生活,逐年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成立工会组织,定期组织学习、活动,丰富员工的生活。2014年全年发放工资待遇5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7万多元,大大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水平,让广大员工有了归宿感,真正地成为了企业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