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初创公司制造产品还有哪些障碍

13.04.2015  12:02

    图一:GoTenna打算推出一种设备,让用户的智能手机在离网状态下也能够与周围的人进行通讯。该公司与其他众多硬件类初创公司一样,希望借助外部专家与顾问的帮助,让自己的产品成功上市。

    说起硅谷的初创企业要开发硬件产品——真正的、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是应用或网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在Kickstarter之类的网站上为一些小玩意发起的众筹活动。

    但事情总有例外。

    多年以来,科技行业中试图从事硬件开发的初创公司总是格外艰难,它们所面对的最大障碍在于:任何想要从事硬件制造的公司必须非常知名、历史悠久并且实力雄厚。

    但是现在,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过去两年,来自各个领域的硬件专家,包括从事创业加速器的工程师到供应链专家和顾问都纷纷投身硬件初创领域,帮助这些小规模公司将自己的产品摆上商店货架。

    “目前的发展态势相当好,”戴维·奥斯汀(David Austin)说道。他是PCH Access的负责人,这是PCH国际公司专为帮助初创企业进行设计与制造而成立的部门。在如今的世界,初创公司也可以拿出具备极其美观外形的产品,而且性能相当出色。

    最新一家接受他们帮助的公司是GoTenna。这是一家7人规模的初创公司,由丹妮拉·佩尔多莫(Daniela Perdomo)以及豪尔赫·佩尔多莫(Jorge Perdomo)发起。这家来自纽约的公司正在设计一种设备,其可以用来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建立私人无线网络,让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手机发送文本消息。

    为了推出该产品,GoTenna既没有求助Kickstarter或者Indiegogo这样的众筹网站,也没有和那些需要出让一部分企业权益的孵化器扯上关系。同时,佩尔多莫也决定不在中国制造他们的产品,部分原因是他们不想学习了解当地的从商之道。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位顾问,后者对墨西哥制造商非常了解,帮助他们创建了产品原型,最终他们决定在该国制造产品。

    丹妮拉·佩尔多莫是GoTenna的CEO,她表示,投资者最初告诫她,要想从事产品制造,没有几年功夫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但她找到的顾问以及制造方面的合作伙伴成功帮助该公司完成了原型设计和测试。公司计划于今年夏季开始出货。

    GoTenna遇上了好时光。现在,硬件制造在硅谷特别流行。无论是微型机器人、智能手表、可联网恒温器还是智能咖啡杯,各种创意应有尽有。依据市场研究公司Pitchbook的说法,去年,风险资本向这些各式各样的可联网产品投入了14.8亿美元资金,较2013年增长了76%。

    现在,硬件类初创公司发现他们无需求助中国制造,亦无需采用智能手表厂商Pebble或手机厂商苹果使用了多年的商业策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大洋彼岸制造的模式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伊莱恩·陈(Elaine Chen)表示,她是Rethink Robotics前工程事务负责人,现在是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的一位教师。

    图二:GoTenna的联合创始人丹妮拉·佩尔多莫以及豪尔赫·佩尔多莫。他们另辟蹊径,不再借助众筹平台或海外制造商来完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硬件的恐怖传说

    但是,事情并非总是如上述公司所遇到的那样顺利。在技术行业,有一句俗话,叫做“硬件就是坚硬难啃的物件”。在过去数年,少数高调的公司遭遇失败,部分原因在于它们没能适应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多变。

    有一款称之为“Kreyos”的智能手表,其于2013年6月在Indiegogo开展众筹,获得了150万美元资金。但该公司的产品未符合支持者的预期,而且其与中国制造商的关系也遭遇困难。一年后,公司倒闭。

    “如果是软件,那么你可以通过推出更新来补救和完善,”史考特·米勒(Scott Miller)说道。他是Dragon Innovation的CEO,曾经帮助过包括Pebble在内的众多公司,协助他们对产品制造事务进行管理。“可如果是硬件,因为是实际的东西,你不可能很容易对它们进行修改。因此,当你将它们售出时,要确保它们可用,而且不能烧掉用户的房子。”为了做到这些,公司必须进行周而复始的复杂测试与修改。

    一家名为Coin的公司亦领教了该行业的难度。其希望藉由电子信用卡来实现多卡合一,进而减少用户钱包的厚度。产品于2013年11月宣布,公司原计划在10个月之后发货。产品预售订单滚滚而来,但Coin低估了整个过程的时间和费用。直到2014年8月,在经过几乎一年延期之后,公司才拿出经过重重修改的产品。

    然而,Coin仍然没有确定产品最终的出货时间。

    推出一个产品要面对的挑战并非只有小型初创企业或众筹项目才会遭遇。即便是历史悠久的公司也时常会遭遇各种产品方面的问题。2014年早些时候,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推出的Force动作追踪器让部分用户患上皮疹,公司不得不进行大规模召回。

    Fitbit的竞争对手Jawbone首次尝试可穿戴产品是在2011年,其推出的腕带不久后便销声匿迹,而最新的UP3健身腕带也遭遇过长达4个月的延期。Jawbone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解决产品的防水性问题。最终,公司还是没能克服这一困难,UP3于本月开始发售,其较原先承诺的防水等级更低。

    汤姆·丁格思(Tom Dinges)表示,产品的防水性能只是在制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众多问题之一。丁格思是供应链顾问公司Carriage Group International的创办人兼CEO。

    “任何地方都可能出问题,”丁格思说道。“有可能是一个价值仅半分钱的螺钉。”但任何缺陷都可能导致严重问题。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