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昆举行 力促创新成果在滇落地
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昨日在昆明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路甬祥讲话,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白立忱出席,省委书记李纪恒致辞,总装备部原科技委主任兼副部长李安东出席。
路甬祥说,希望产学研各界人士牢固树立、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更加重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我国产业创新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增添强劲动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更好地团结协调各方力量,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专家智库优势,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完善科技与产业创新法律政策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新贡献。
李纪恒说,云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努力推进全省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将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重要契机,进一步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云南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方向转型。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沟通交流,加快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寻求合作,促成更多的产学研优秀创新成果在云南落地。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发表讲话,介绍了国家在鼓励各领域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计划。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原国家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中石油原副总经理李新华,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甄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马德秀,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赵炜,福建省原副省长李川,原卫生部副部长佘靖,西安卫星测控基地政委王建俊,省市领导李江、王树芬、杨嘉武、程连元等出席大会。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娅主持大会,副省长董华发布《云南宣言》。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是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本届大会以“创新驱动、开放合作、转型升级”为主题,对获得2015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的369个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为2015年认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授牌。其中,我省23家单位及个人,7个项目获奖,并有3个联盟被吸收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会员。
大会围绕“‘一带一路’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校企双创人才与国际企业孵化器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与成长企业创新”“生物检测监测产业创新”6个专题设立了分论坛,多名“两院”院士和来自全国的1000余名科技、企业、金融等产学研界代表开展了交流研讨。大会还发布了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
相关新闻
中国产学研界发表《云南宣言》
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三个转变”
本报讯 记者李丹丹报道 昨日,在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与会全体代表发出产学研界协同创新《云南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产学研合作,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推进“中国制造2025”,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宣言》倡议,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实现科技改革发展新突破,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新贡献。
加强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建立新常态下的协同创新新机制。各级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社会各界的创新力量和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地实现各主体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提供服务和支撑。
《宣言》提出,推动“三个转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设计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推进“中国制造2025”,通过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示范企业,构建产业联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等创新性经济,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军民协同,金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品化、国际化。”《宣言》倡议,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地与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使科技成果走向市场、走向产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共创、共建、共享科技资源。创新有利政策条件,着力推动建设科技信息、科学仪器和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创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放共享、鼓励和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提高开放、共享的深度、广度和效率,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国际创新资源,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教育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顶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吸引海外高端创新人才回国创新创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养造就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与会者一致认为,创新已成为当前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围绕国家需求,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理念新模式,着力破解成果转化难题,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