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60周年县庆,阿诗玛的故乡将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

19.12.2016  21:04

  中新云南新闻网12月18日电(成长群)这一天,黄光和他的伙伴们一起,身着节日盛装,吹响金光闪烁的过山号,以此彝家最庄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八方宾客,在美丽的石林、阿诗玛的故乡,庆祝石林彝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

  老百姓: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石林彝族人,身为音乐教师的他,在石林县工作已有20年。“最早的时候,工资收入只有350元。”那时候,黄光对自己的职业并没有太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和黄光一样,深感个人生活水平发生巨变的,还有来自石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毕玉昌,“从自身经历来看,收入情况和住房、出行等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上,60年来,石林县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从建县初期的160元、56元,增加到了34900元和12500元,均分别增长了200余倍。

  石林县县长张勤勋介绍,自1956年12月18日,石林彝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经历60年的沧桑巨变后,2016年与1956年相比,石林全县生产总值增长了400余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600余倍。

  “放眼今天的彝乡村寨,破旧的茅草房变成了山水掩映的青砖小楼;赶牛骑马、松明火把变成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视、汽车摩托、腰挂电话;‘荞子饭,吃不饱,麻布衣裳破又烂’的民谣已经成为历史。”张勤勋说。

  旅游: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而奋斗

  石林地处云南高原的滇中腹地,全县国土面积1719平方公里。曾几何时,这里只是苍凉的石头原野。自上世纪以来,神奇的石林、善良的阿诗玛从这里走出,美名传天下。

  同样是土生土长的石林县彝族人,毕玉昌对60年来石林的旅游发展及变迁感触颇多。“从1978年4月卖出第一张门票至今,石林风景区的变化越来越大了!”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李开忠是本次县庆活动中文化传承人方队的领队,他发出了同样的感慨,“现在,石林风景区就连厕所都是五星级的了!

  资料显示,1978年,石林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时至2015年,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7亿元,综合收入33.11亿元。37年间,石林游客人数翻了40倍,门票收入翻了3200倍,旅游业成为石林县域经济发展中最具生机与活力、最具发展潜力与前景的支柱产业。

  张勤勋介绍,60年来,石林各族人民坚持走旅游特色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石林旅游国际化,获得了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荣誉,景区游客突破了400万人次。今天的石林,也正在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而奋斗。

  交通:闭塞彝乡走向“高铁时代

  “走进彝家的寨子,就是彝家的亲戚!”李开忠所带领的文化传承人方队里,25岁的金万元和伙伴们一起跳着欢快的大三弦舞,表达着彝家人特有的热情。曾经闭塞的彝乡,正以日益改善的交通装状况连接世界,同时开门迎接八方宾客。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林境内只有两条过境公路,全长79公里,均为泥结碎石路面。县城内没有一辆客、货汽车,出行多靠骑马走路,上昆明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到宜良坐小火车。到1956年自治县成立时,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仅为160公里,客、货汽车仍然一片空白,分散在全县民间的一百多辆马车,就是那个时候最得力的运输工具。

  自治县成立60年来,石林的交通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公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路网规模持续扩大。如今的石林,昆石高速、西石高速、石锁高速、九石阿专线和南昆铁路、云桂高铁等“三高两铁一专”的对外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环城路实现连通,长湖、大叠水旅游专线通车,市政道路环环相连,农村道路率先实现了100%硬化,公共交通通乡达村。“一啸千峰过,迎来万里客,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必将让石林跑得更快、更远。”张勤勋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