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司机路上“捡”到俩俄罗斯徒步客 语言不通不知送哪
张晓波(中)与他帮助的两位俄罗斯徒步客 供图
昨天,39岁的石林人张晓波摊上“事儿”了。车外是又急又密的雨点,车里两个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不知道他们要去哪,3个人除了“Hello、OK、Yes”,就再也找不到能说的话了。幸好,本报记者给他们找了个翻译,这才知道,两位来自俄罗斯的外国人是要徒步去大理。
意外
两次请老外上车
昨天上午11点多,俄罗斯游客米哈伊尔·丹克和女朋友头顶大太阳,肩背旅行袋走在昆石高速公路上。到石林收费站处两人有些体力不支,正待二人停下休息,突然后面驶来的一辆小货车停在了二人面前。“Hello,是不是去昆明,上车、顺道。”车里的司机热情地邀请道。丹克和女朋友犹豫了一会儿后,摆摆手,继续向前走去了。
小货车司机叫张晓波,当天他开车前往昆明,因身体不太舒服,快到石林收费站时,他把车停下来休息。休息间隙,张晓波看到前面一男一女背着大包在走就纳闷,高速路上怎么会有人在徒步?没过一会儿,他看到前面那两个人停下来了,这才看清是两个徒步旅行的老外。
“以前,看到有人骑自行车、摩托车、开着小轿车去旅游,觉得挺羡慕的。心想要是有机会我也要出去旅游,但一直没时间。今天,当我看到两个老外是徒步旅行,更心生敬佩。”张晓波看着两个老外停下来了,直觉告诉他这两人似乎遇到了困难。他赶紧驱车上前询问,谁知竟被拒绝了。此时,张晓波才惊觉自己的行为确实是有些唐突。
被拒绝后,张晓波开着车向前走了,可还没走几步,开始下雨了。张晓波又看了看两个老外,连雨伞都没有。他再次将车停下,走下去邀请两个老外,并指指路面上的通往昆明的指示牌。3人一同上车向昆明前进。
焦急
语言不通是“硬伤”
上车后,3人沉默了一会儿,张晓波开始向两位老外打听情况,该把他们送到哪下车?这才发觉,他和两位刚上车的老外语言似乎不在“一个频道”上,3人这才感到有些尴尬。稍后,张晓波想到了一个办法,将车上的地图册拿出来,让两个外国人辨认,他们是哪里人?要到哪去?半个小时过后,也只是了解到两位老外是俄罗斯人,到昆明徒步旅行的。
张晓波在石林是做个体的,每天都要到昆明小板桥进货,拿完东西就要返回,并不在昆明多做停留。眼看就快到昆明,他开始焦急起来。思来想去,他记起了家里每天都订的《都市时报》上的联系电话,他赶紧给报社打电话求助。“现在语言不通啊,没办法交流,你们帮帮我。”昨天中午12点半,张晓波说。
记者接到电话后,马上与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取得联系(以下简称协会),协会工作人员当即联系了协会会员里从事了俄语翻译18年的桓先生。在桓先生的帮助下,张晓波得知米哈伊尔·丹克和他女朋友打算到大理、香格里拉游玩。
心声
出门在外不容易
张晓波得知两位老外要去大理后,他开始打听两人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前往,他可以无偿帮助,但再次被拒绝。“他们要徒步到达大理、香格里拉,不需要任何帮助,非常感谢张先生。”通过桓先生的翻译后,张晓波这才放弃帮他们买票的想法。
昨日下午2点多,张晓波将两人送往昆明通往大理的出口石虎关后,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离别前,看着老外的人字拖已经坏了,张晓波赶紧跑进一家店为其买了双鞋。最后,他与两位老外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并约定米哈伊尔·丹克和他女朋友回到家后要给他寄平安信。
邀请两个陌生的外国人上车,张晓波就没有顾忌吗?对此,张晓波说,出门在外,谁没点困难,他没想那么多,但现在想想确实是考虑不周,希望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一定要留个心眼儿,多方考虑。
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常务副秘书长李凤霞也表示,这是好人好事儿,他们非常支持。目前协会内已有10多个语种的翻译,要是大家遇到类似的事,都可以找他们帮忙。
互动
“外语控”请关注本报 难说哪天就能帮上忙
如果小伙伴们也想试试自己的翻译水平怎么样,可以关注本报官方微博、微信或拨打65353000来一起交流,也许哪天你也能感受到帮助“金发碧眼”老外的幸福和满足感哦。(都市时报 实习记者李垚垚)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