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石林“五个一千万”造高“颜值”村寨
风情如画的上赵公庄村。 供图
走进石林鹿阜街道阿乌村委会上赵公庄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庄中心的两个大池塘,池塘边栽满绿树、开满鲜花,村庄到处干干净净、卫生整洁,曾经脏乱、破落的村庄如今显现的是堪比都市的高“颜值”乡村民居。上赵公庄村正是石林多年来集中资金、力量打造宜人宜居现代新农村、美丽乡村、清洁乡村的典范。
早在2007年,石林在全市各县区率先将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先后逐年安排新农村建设、生态美县、小集镇建设,将旅哺农和文化产业发展“五个一千万”专项资金,用于全面实施全县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去年以来,全县30个新农村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和新农村县级示范村的人居环境正在或已经发生变化,住房焕然一新,条条道路通达,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格局已然显现。
村庄如画 出门就是风景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距离县城约5公里外的上赵公庄村,“上赵公庄欢迎你”的大石头路牌格外显眼,一场淅沥的秋雨过后,沿着被雨水冲刷一净,通向全村114户村民家门口的双向“环村路”进入村庄,曾经杂乱、破落的上赵公庄村,如今被一幢幢色彩明艳、美观漂亮,淡黄墙壁、青色瓦顶的崭新民居所替代。
“一年多前,全村人住进新建或经过改造后的新房,公路通到了家门口,装上了路灯、种上绿化树、有了小广场,村庄环境整洁干净,出门就是风景,全村人都说好。”正在筹备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杨金洪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住房条件改善,整个村庄村容村貌也大为改观。原来村中心位置污物漫出的垃圾房、废弃烤烟房,现在已成为两池清澈的水塘景观,金鱼在水中畅游,秋风拂过波光粼粼,映出了洋楼靓影。在上赵公庄村,无论是在环村通达的水泥道路上,还是在各家各户的院落前,都没有垃圾污物,十分干净整洁。以前村中四溢的生活污水,通过新建的排水沟进行集中收集后,流入村口的小型生态湿地进行净化,让村庄环境更清爽、舒适。
“路平、水清、灯亮、村净、景美、民富,新农村、美丽乡村、清洁乡村几大工程的先后开展,提高了上赵公庄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重要的是,大伙都形成了保持公共卫生环境的好习惯。”对于村庄脱胎换骨的巨变,当初坚定信心带头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阿乌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杨金富如是说。
和上赵公庄村一样,去年以来,石林鹿阜街道小箐村、大黑塘村,西街口镇威黑村委会清水塘村,圭山镇小板田村委会中寨村、长湖镇蓑衣山村,累计投资1397.93万元进行5个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建设,规划先行、尊重民意、产业依托、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按照这一基本原则,石林循序渐进地在新农村建设领域逐步实现农村住房、出行、卫生环境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 造30个美丽村寨
在石林县委、政府近十年来专项用于新农村发展建设“五个一千万”资金的持续投入下,一个个原本“灰头土脸”的陈旧村寨,旧貌换新颜。
石林县城乡统筹办公室金克刚介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要的是群众生活住房的改造建设。针对农村危旧房较多,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的实际,对符合改造、新建住房的群众,采取政府贴息贷款3万元、县财政补助3万元的标准,充分调动群众改造、建房的积极性,实现“要我建房”到“我要建房”的转变。“宜居民房新建、改造完成后,再通过多方整合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配套建设1个容积不小于25立方米的地藏式水窖,1个2:1:3的3级水冲式化粪池以及1套太阳能热水器,尽量让群众派上用场。”金克刚说。
从今年开始,石林用于农村发展建设的“五个一千万”专项资金将进行统筹使用,改变以往撒“胡椒面”,项目散、资金散、效果不明显的局面,根据每个村庄的需求和特点,把资金力度集中起来,进行重点、立体打造,充分显现建设成果。今年,全县共有30个新农村省级重点村、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和新农村县级示范村正陆续进行建设。
在提高资金补助、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的催化作用下,石林新农村正在出现3个变化。通过旧村改造、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高标建设,实现水、路、电、气、房、洁、净、绿、亮、美等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新农村社区化发展目标;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则让农村群众生活在媲美城市的环境中,实现农村生活条件的现代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平,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居住环境生态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道路出行通达便利、村庄环境靓丽转身,正在加快石林描绘“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新农村美好蓝图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