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入围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 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

05.05.2015  13:17

上榜是意料之中的事,几百年过去了,我们这里有着保存完好的民居和街道。”面对石屏县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石屏县住建局副局长刘路明一点都不意外。4月21日,石屏县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

石屏文庙、玉屏书院

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很多人都知道建水县有中国第二大的文庙,但不知道石屏县有个“袖珍型”的文庙,石屏文庙虽小,但里面古建筑保存完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屏文庙位于北正街中心,从极星门入,这座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年)的文庙映入眼帘,文庙的古建筑大多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严整,木雕石刻精巧。曾历经沧桑,现仍保留牌坊、泮池、大成殿、先师殿、尊经阁等主要建筑。如今的文庙已成为石屏民众的休闲娱乐场所,一些老人在院子里下棋、聊天、遛鸟。

紧邻文庙北边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屏书院,这座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的书院,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平房建筑,有牌坊、学舍等,是明清两代石屏众多书院中完好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所。

明清两代文人荟萃

留下众多古典宅第

在石屏古城,大街小巷分布着众多典型的古民居。 四耳、五间六耳或三进大院,是石屏古民居的主要特点,院子里都有水井,增添了灵秀之气。位于衙门巷的李恒升故居就是典型明清建筑,招梁式样穿斗式四合院,雕刻精巧,院子里的石缸上还雕刻着狮子、金猴摘印等。

明清时期,石屏出了众多翰林、进士,还有经商富户,其宅第颇为气派,连片成群,石屏城内就有“绣衣里”、“进士里”和“罗家二十四天井”等古街区。民国时期,又出现了一批规模宏大、质量精湛、形式美观的宅院,在滇南民居中堪称上乘。

石屏的历史名人与这些古民居是分不开的。 甲榜先开进士杨廷相、代开风翰林许贺来。明清两代,石屏曾出经济特元1人,翰林15人,文进士65人,武进士11人,文武举人640人。袁嘉谷,算得上是石屏最有名气的一位人物,他是云南省第一位状元,位于南正街北段的袁嘉谷故居如今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石屏城内和坝区村镇中仍有众多民居保留着明清建筑的风格。目前街区内登记在册的典型民居有180处。这些明清建筑不但有中原风格,还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比如,当地彝族崇拜“葫芦”,所以在建筑上有很多“葫芦形状”的装饰。

弯街曲巷如迷宫

豆腐一条街远近闻名

石屏古城,始自明代,形如龟状,城内街巷弯曲延伸,相接有致,将城区划为九铺一中心。 从城中心向东西南北四方辐射的4条街为骨架,形成“街、巷、弄、院落”的街巷系统,独具滇东南民居群落特色,至今保存完整。

石屏古城的街道弯弯,小巷纵横交错,一不小心就会迷路。“弯街曲巷是石屏古城最大特点,如果航拍,整个石屏古城就如一个八卦图般。”石屏县住建局副局长刘路明说,“在古代,这种弯曲的街道有着很大的军事用途,有利于阻击,敌军入城后,也会迷路。

石屏古城至今还有几条保存完好的青石板路。走在银匠巷、诸天寺的青石板路上,仿佛时光倒流到几百年前。

在石屏古城中,有着很多诸如麻巷、卖米巷、卖香巷之类的巷子,当然最出名的是“豆腐一条街”,在这里你能看到制作豆腐的古老工艺。这里的豆腐都是用带着酸味的井水来点的,味道独特鲜美。

目标

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冲刺

在石屏这40公顷的古城区域内,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有着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项,省级保护单位1项,州级1项、县级180项。

石屏县2007年成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又申报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石屏县住建局副局长刘路明说,为了保护好这片遗产,石屏县出台系列规划,对古城区进行保护。石屏县城未来仍以向西和西南方向发展为主,新区和老城在空间上互不干扰。

另外,石屏古城还要恢复青石板路,对于已经破败不堪的老建筑进行修复,对历史街区的外观立面进行改造。石屏县将加大保护力度,向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奋斗。

石屏“特产

美食——石屏豆腐,采用天然井水点制而成,质嫩味美、营养丰富,堪称一绝。

民间工艺——乌铜走银,紫砚,花腰刺锈。

民间歌舞——彝族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等 。

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