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众多知名艺术“老炮儿”重回昆明忆青春

25.02.2016  20:19
图为发布会现场 图为发布会现场,艺术家张晓刚正在讲话。

  中新网昆明2月24日电(王祎)“那时候我们天天一起在那不大的宿舍里,聊天聊地聊女孩……”24日,借昆明作家聂荣庆新著“《护城河的故事》新书发布会”之机,国内众多艺术大咖回归昆明,重温八十年代的青春记忆,共同搅动昆明文化留存的深度思考。 

  发布会现场,栗宪庭、张晓刚、叶永青等20余位国内知名的理论家、艺术家与四面八方奔走而来的观众们围炉畅谈,讲述三十年前他们在昆明共同为艺术梦想奋斗的片段,惹得观众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掌声雷鸣。诺大的空间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跨世纪的时空更替。 

  “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参加展览是很难的!”艺术家姚钟华感慨的说。 

  “教学资源短缺,我们每天都要挨着去敲老师的门讨教,”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叶永青说。“远在偏地与世隔绝,我们同时患上了一种病——不约而同地发现了绘画的乐趣,爱上了艺术……漫步在塞纳河(昆明盘龙江)边……” 

  “骨子里的文艺和作死,使这群艺术家把家门口的臭水潭,误以为是塞纳河。”叶永青的女儿、艺术家叶甫纳则适时与父亲唱了“反调”。 

  《护城河的故事》讲述了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异国文化与本土传统冲撞最为激烈的时期,这批扎根于云南蒸腾热土上的热血青年,为了梦想努力创作,时至今日,他们的成就间接造成当代艺术市场投资“井喷”的过程。 

  “为了这本书,我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希望能够更准确的还原到当时的场景,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那个年代昆明艺术文化的发生过程。”《护城河的故事》作者聂荣庆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理论家吕澎表示,昆明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巨大。八十年代,百废待兴,昆明的艺术家尤为活跃,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对今天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都是可见的。 

  他说:“不止在中国,在海外许多欧洲人撰写的当代艺术史也都无法忽略昆明走出的这一批艺术家。” 

  艺术家张晓刚表示:“那个时候,我们每天都挤在一间小宿舍里聊艺术、聊梦想,青春总是有创造力的。我们回顾青春,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要有一种“寻根”意识,寻找最初的自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