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 至诚大爱
28年来,省委组织部始终把帮助剑川县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谋出路、谋发展、谋致富——
真情帮扶 至诚大爱
宽敞的214复线
设施完善的县医院大楼
丰收的喜悦
发展特色产业
百年历史的剑阳楼
通讯员 谢莉 何正春 陈永和 本报记者 李银发
“多数山民,今天仍是一把斧子、一把种子、一把火的生活习惯。一把斧子砍树毁林,一把种子、一把火进行刀耕火种。生产水平十分低下,1984年平均亩产174斤,1985年仅150斤,有时连种子也收不回来……”这是1986年第8期《大西南文学》刊发的一篇报告文学里,对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象图乡贫困面貌的真实记录。
剑川县的贫困,牵动着省委组织部干部职工的心。为了让这个集民族、高寒、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掉队,1986年,省委组织部决定挂钩帮扶剑川县。
“剑川一日不脱贫,组织部一日不脱钩。”省委组织部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挂钩帮扶时的诺言。28年来,省委组织部始终把剑川县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剑川发展谋划。长期挂钩帮扶中,建立了“部长亲自挂帅,副部长直接负责,办公室做好日常工作,下派干部具体抓落实”的帮扶机制。部领导和各处室人员经常深入剑川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谋出路、谋发展、谋致富。
民生为本 齐心协力谋脱贫
象图,这个被大山深壑切割包围的特困高寒山区、曾被称为剑川的“小西藏”。不通公路,甚至还没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的集市,其贫困落后可想而知,即便乡政府所在的象图村,也因山势高耸,道路坑洼,生产生活极度落后……打通象图与县城与外界的通道,建设一条通达象图的公路,成为象图脱贫的第一步。
今日的象图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昔日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其中的艰辛扶贫却是历历在目。
1986年,时任象图区区长,现已从县政协主席位子退下来的高嘉德回忆说:“弥象公路(弥沙至象图)是象图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也是省委组织部协调帮扶的第一条公路,这条公路的建成,从此结束了象图人背马驮的历史。当时穷啊,总投资100多万元的工程款,缺口达30多万元,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由于没有钱,几十公里的路,修了两年还没到一半。怎么办?我登门请求曾任剑川县委书记、时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姜杰同志想办法,他多方协调,终于使工程款得到解决。”
这是人们最早的回忆,也是省委组织部各级领导对剑川真扶贫、扶真贫的一个缩影。多年来,省委组织部领导及下派挂职领导已形成了不成文的习惯,凡来剑川检查工作,必到象图看看,深入到挂钩的村、户,与村干部、贫困户促膝谈心,每次下乡探穷亲,都不忘带上慰问金、物品等资助挂钩户。
县委领导回忆说,省委组织部领导及在剑川县挂职的领导尤其关注民生,每次来象图乡蹲点调研,先解决民生问题。其实,这也是省委组织部挂钩剑川以来的重点工作和最突出的亮点。目前,已先后帮助剑川县争取到国家重点扶持县、以电代柴项目试点县、马登民族特困乡项目和香港乐施会扶贫项目,帮助争取实施了剑鹤公路、平甸公路、剑兰二级公路改造,两座电站建设,4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坝区粮食自给工程,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城供排水、污水处理厂工程,剑川一中改扩建,县民族中学新建,县医院整体搬迁、医疗设备购置,石宝山、沙溪镇基础设施建设等。2010年9月,剑川民族中学正式招生,开启了剑川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总投资3189.10万元的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的建成,有效改善了剑川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环境。
产业助力 逆势上行调结构
“以前地里种玉米,只能勉强吃饱肚子。1992年种植烤烟后,收入逐年增加,去年仅烤烟就收入5万多元。现在家里盖了新房子,还买了两台拖拉机,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甸南镇回龙村村民杨永江高兴地说。
殊不知,这个“大产业”在剑川推广种植历史上却发生过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1992年,全县开始大规模推广烤烟种植,老百姓一时难以接受,白天在干部的劝说下栽上烟苗,晚上又偷偷铲掉种成玉米,烤烟推广步履维艰。
为此,省委组织部专门从曲靖市选派了一名科技副县长到剑川挂职,还协调了28名技术员到剑川县帮助推广烤烟种植。这种扶贫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
28名技术员在剑川住了下来,在农户中推广标准化种植、采摘、生产、分级扎把,进行营养袋育苗,让剑川的烤烟种植走在了大理州前列,老百姓收入大幅增加。至此,烤烟才普遍推广开来。如今,剑川的烤烟成为云南科技兴烟一面旗帜,成为破解剑川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这只是省委组织部在产业帮扶剑川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省委组织部在输血式扶贫剑川的同时,更注重造血式扶贫。帮助协调省林业厅把剑川列为全省50万亩以上泡核桃基地重点扶持县;组织省级科研院所专家到剑川开展科技扶贫,使包谷定向密植移栽、烤烟栽培、肉牛肉羊品种改良等农业科技得到全面推广,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帮助协调省扶贫办“四群”教育挂钩联系剑川,投资1.73亿元启动了金华镇连片综合扶贫开发示范点项目。帮助剑川与云南农业大学之间建立县校合作机制,开展科教兴农“3+3”联合行动,在全县组织实用科技培训47期、320余场次,培训农村乡土人才两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去年底,全县已收购烟叶10万担,烟农收入突破1个亿,泡核桃种植面积达100.3万亩。剑川的烤烟、肉牛肉羊、泡核桃等产业已初具雏形,矿冶、建筑建材、民族文化旅游、新能源、木器木雕五大支柱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项目推动 夯实后劲求发展
“整个工程修成以后,基本解决了炼坪的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我们相当高兴。”金华镇清坪村村民杨福伍说。
2010年,云南大旱,省委组织部全体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并多方筹集资金向剑川捐赠45万元建设金华镇清坪村炼坪小组抗旱人畜饮水工程,工程在23天内按质按量完工,及时有效解决了全村97户576人、897头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
“带着真情、带着责任、带着项目下去,实实在在地扶贫,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有所发展。”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多次要求。
多年来,省委组织部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上好项目,推动剑川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协调项目,省委组织部多次在昆明组织召开“剑川项目协调会”,帮助剑川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剑川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在帮扶过程中,省委组织部帮助剑川积极协调争取到各种项目,使老君山水库等130多个项目得到中央和省、州的支持,为剑川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帮助协调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与剑川县合作实施沙溪寺登街复兴工程,协调北京大学帮助完成县城详细规划编制。帮助剑川县成功引进了国资水泥公司等11家工业企业,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格局基本形成。2012年,在省委组织部帮助协调下,剑川县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沙溪镇北龙箐、干者箐泥石流治理工程、狮河木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州各级各部门的审批,剑川县高寒冷凉山区产业开发综合扶贫、乳源基地建设、泡核桃丰产示范基地建设、蔬菜大棚建设等9个产业扶贫项目获得了省州的认同和支持。目前,全县新一轮项目建设掀起热潮,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同时,28年来,省委组织部先后派出15名优秀干部、协调中央和省级部门选派15名干部到剑川任职。“十一五”以来,将68名剑川县干部选派到省州部门和县外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在昆明举办扶贫开发培训班,对剑川100名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借助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对全县88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干部上挂下派,促进了剑川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牢了大干快上、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新思想,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团结干事、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为剑川和省、州各级各部门之间构筑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创新服务 助农增收见成效
一年前,剑川县马登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李锡繁瞄准蔬菜产业,依靠以农村党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发放对象的农村信贷帮扶新举措,建起了17间蔬菜大棚,唱起了蔬菜种植“四季歌”,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问题还成就了农村党员创业梦和山区群众幸福梦。
自农村信贷帮扶新举措启动以来,剑川县始终把该工程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抓手,作为加快农村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扎实推进,全力为党员群众搭建致富“金桥”。
实施1年多来,已初见成效。一是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实施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赢得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增强了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一批贫困党员群众从中受益,率先富裕起来,形成了先富带后富的强劲势头。三是增强了农村贫困党员和群众致富能力。在省委组织部协调下,去年5000万,今年5500万的信贷额度均列全省各县区第一位。2014年7月31日,全县共发放信用贷款1752户、1736笔,计8707.2万元。额度在5万元以下1981.7万元,5万元以上3018.3万元。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党员群众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特色产业,用于发展养殖业的有736户,用于发展种植业的有688户,用于发展其他生产经营的有328户。贷款户中共有党员户403户。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党员群众发展生产无资金问题,党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四是增强了农信部门的信贷能力,实现了政府、农信社、困难党员和群众“三赢”,给困难党员群众吃上了“定心丸”,有效推动了全县产业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信贷能力,农信部门由原来的1.4亿元的贷款规模增加到2.45亿元,信贷能力和支持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 合力唱响“奋进曲”
现任剑川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松青是省委组织部第十五任挂职剑川的干部,他说:“到剑川挂职,只有真情融入、真心干事,才能传承过去28年帮扶所积淀的情感,不能在我这里断了,否则就有愧于曾经的14位‘挂友’,对不起老百姓的期盼。”
28个春秋冬夏,省委组织部用真情在剑阳大地谱写了一首首扶贫新曲,播撒着干群鱼水情深的大爱。“不脱贫不脱钩、真心帮扶解民忧”是省委组织部践行挂钩扶贫的决心。
正是有了这种至诚大爱,28年不离不弃,使剑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1986年到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168万元增加到22.32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40万元增加到了3.5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8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635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各项工作逆势上行,加快推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美丽幸福新剑川正阔步向前。
如今,人们惊喜地发现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剑川变了,变得越来越靓丽了!剑川近两年来,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高原生态农业凸显,旅游文化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大干快上,县城建设更是令人瞩目。这些变化,无疑是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省委组织部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对此,剑川县委书记莽绍标坦言:剑川的发展得益于项目的大干快上,省委组织部各位领导为剑川争取协调项目,可谓煞费苦心。这些项目到手后,我们千方百计地做好,这就是对上级领导的最好回报。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作为权为民所谋,利为民所用,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工程来做。其实,这也是剑川县委、县政府在抓好每一项工程建设中提出的要求。
谈及剑川县未来发展,莽绍标表示,将按照“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城镇活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文化立县、和谐安县”的发展思路,围绕赶超跨越这一主题,抓住桥头堡建设和大丽高速公路通车两大机遇,用好省委组织部挂钩帮扶、省扶贫办“四群”挂钩联系、云南农大“县校合作”三个平台,打响文化旅游、木器木雕、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四张名片,实施城市、项目、工业、产业、旅游、融资、生态、扶贫八大抓手,稳中有快,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攻坚克难,大干快上,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建设美丽幸福新剑川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省委组织部的真情帮扶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剑川县各级党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孕育出一个美丽幸福的新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