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分组专题协商侧记

01.07.2015  10:56

为我省“十三五”规划献计出力

——省政协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分组专题协商侧记

这是一场事关发展的“头脑风暴”;这是一次追求跨越的深度博弈。在省政协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议期间,8场围绕科学编制我省“十三五”规划而举行的专题协商会,成为今年以来省政协举行的首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的最大亮点。

“‘十三五’ 是我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制定好‘十三五’规划,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社会稳定、生态和谐和百姓福祉,是全省各部门、各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这一共识,参会的政协常委、各界别委员、相关职能单位负责人和特邀专家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等我省“十三五”期间发展的重点领域、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存在的难点问题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产不优,二产不快,三产不强,要延长产业链,重点打造铜铅锌,对矿产、电力等产业进行升级。”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分组讨论会场,省统计局副局长杨光军第一个发言,他用一组组数据向与会者介绍云南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

边听边记录,坐在一旁的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李坚有些按捺不住,接过话茬,直奔问题。“产业支撑能力不足仍然是云南的短板,如何让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使产业优化升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李坚说,近几年,我们省对产业发展的提法多,但都比较散,应该进行经验总结和同类项合并,不再遍地撒胡椒面。

而连续3年率队就产业发展进行课题调研的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白成亮则认为,产业上不去,就解决不了脱贫致富问题,云南在学习借鉴省外经验时“可学不可比”,要注重结合实际,推动就地扶贫,实现就地发展。

随着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三个定位”要求,云南的对外开放、绿色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正因为此,对“扩大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讨论气氛十分高涨。大家就云南在融入国家战略中主动承担起服务责任、继续推进通道建设、打造外向型特色产业、加强对外友好交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金点子”。

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王剑屏的发言稿洋洋洒洒6页纸,他提出要着力做好融入国家战略和山、水、绿色发展等8篇文章,对云南“十三五”规划进行全方位编制的建议引起了共鸣。

省政协副主席喻顶成提出,南博会作为云南对外开放中的一张重要名片,要在品牌化、专业化上进一步下功夫。同时,要推动昆明建设成为南亚和东南亚次区域贸易中心、交通中心、消费中心和金融中心。

去年,云南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分组讨论中,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院长段昌群提出:“以往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先发展、再治理。但现在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云南有什么样的环境容量和生态资本!”他建议,云南应该在国家层面呼吁建设生态特区,争取特殊、密集、捆绑的一揽子政策,把农民变成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工人”,在环境保护中实现绿色发展。

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小组讨论现场,苏全忠、傅汝林、吴建加、郭湘、龚明、李莹等常委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拓宽销售市场、打造特有品牌,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动云南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热烈的讨论充满了每一个分组会场,为能够“”到一个发言机会,常委们和其他参会人员都不愿离开座位,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在本子上做着记录。时间有限,大家结束了小组讨论,但对云南发展的思考和履职建言依然在延续。

记者 张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