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的蔬菜价格总是翻了倍 物流梗阻怎么破
自营配送问题
■效率低、严重影响交通
■“客改货”违章运营问题严重
■货运车辆多尾气污染、油耗多
共同配送优势
■能避免运力浪费,减少货运车辆通行次数
■能有效降低成本,组织化程度高、反应迅速快等
■能提升城市配送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城市配送需求
菠菜在菜农的地里仅售1.7元/公斤,运到昆明王旗营批发市场变成3.5元/公斤,再由小贩卖给市民成了7元/公斤。这种涨价现象普遍存在,市民以为钱被菜农赚了,可孰不知,价格居高不下却是物流不畅所致,这也是民生高度聚焦的大问题。
“路难走,城难进,车难停!稍不留神就会违规。违规了,罚款还是小事,主要是扣分受不了,扣分的话还需要借驾驶本去‘消分’,那麻烦可就大了!”一家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说起做城市配送的经历与感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与这位司机感受相同的并不在少数,“入城难”是摆在昆明配送企业面前最大的问题,在有关机构此前的一项摸底调查中,“客车货运”等违规运营的情况占到了8成以上,物流“最后一公里”究竟“堵”在哪儿,又该如何“解堵”?
好消息是,有关部门已开始重视这一制约昆明市物流配送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今年初,一份名为《关于加快昆明城市配送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出炉,记者在昨日召开的市政协对该《提案》进行督办的会议上了解到,目前,有关部门已形成《关于请予审定〈昆明市商务局办理市政协126178号重点提案工作方案〉的请示》,今后昆明有望以共同配送、优化车辆通行政策、建立昆明城市配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举措,解决配送贵、配送难的问题。
低级配送方式之痛
城市配送,是指服务于城区以及市近郊的货物配送活动,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通俗来说,就是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昆明城市配送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城市配送体系已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城市及周边的成都、贵阳等城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存在配送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也有管理和服务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来自市交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昆明共有各型道路货物运输车辆104306辆,总吨位344430.797吨,但事实上,除去部分“僵尸车辆”,穿梭在昆明大街小巷的“货运车”并不止这些,因为其中不少是披着“货车皮”的客车。
2014年9月1日,对于很多物流配送企业而言,是一个“拐点”,从那天起,为缓解交通通行压力,昆明对大货车进入城区实行限行政策,但同时,交警部门也为粮油、鲜活农产品、成品油、禽蛋等涉及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企业等办理了1575份通行证,为省、市、区相关执法、应急抢险、环卫、绿化等市政公共服务车辆办理了1963份通行证。但“一证难求”确实存在,很多配送公司无法拿到入城通行证,白天不能入城配货,他们就采取“客改货”等违规方式。昆明一家配送物流企业的负责人坦言,物流配送车辆进城停不了,只好客货混装,将中巴车贴上深色的玻璃膜,偷偷进城。
而有关机构此前一项对主城区20个有代表性的交通路口车辆通行情况所做的抽样调查也显示:承担配送的货车仅占城市配送车辆的16.7%,其余均为“客改货”车辆,违章运营占比高达83.8%。这些“蚂蚁搬家”式的客车货运大大增加了交通车辆数量,加重了交通堵塞,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总之,城市物流配送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难两多”: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收费多、罚款多。“这些问题,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协调的难度也较大。”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说。
很显然,靠“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为此,《提案》建议,市公安、交运、商务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城市配送工作的理解和研究,进一步优化交通通行政策,制定符合昆明实际的货运车辆限行政策、配送车辆停靠等具体措施。要根据当前昆明城市中心区车辆数量、流向、流时、所需配送货物数量需求等,重新评估每天入城货车所需数量,对现行限行货车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物流配送的“客改货”问题。
共同配送的优势
“如果完全放开,岂不是更乱!”一方面是配送企业的无奈,但另一方面交警部门也很委屈。
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昆明货运物流场站及商品批发市场大多位于主城区三环以内,货运交通需求旺盛、相对集中。据交警部门统计,每天进出主城区的货运交通总量约为4.39万辆、8226车次,货运物流只能依靠二环、三环等城市主干环线运行,城市交通与货运交通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发挥,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经验告诉我们,“解堵”还要从源头上想办法。
创新来自现实的需要。《提案》提出了共同配送这一概念。据了解,城市配送一般要经历自营配送、行业配送和共同配送三个阶段,其中处于“最高阶段”的共同配送能避免由供货商多头派送带来的运力浪费,减少货运车辆通行次数,有效降低成本,具有组织化程度高、反应迅速快、成本低等优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2家供应商面对12家连锁超市,按照以前的送货方式,就是12家供应商分别送到12家超市门店,每天的配送线路是12?12=144。如果实行共同配送,按照超市的标准进行重新分拣和装货,配送线路就变成12+12=24条线路,同样的门店数量和商品数量,仅仅是物流模式的改变,效率就提高了83.3%。不仅提高了配送效率,也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和油耗。
事实上,南京、重庆、成都、贵阳等10多个城市已开展共同配送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而昆明的城市配送还以效率低的自营配送为主,比重高达60%以上。为此,《提案》建议尽快展开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在大力加快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三级城市配送网络建设的同时,按照“分布实施”的原则,前期开展超市、连锁店、批发市场、餐饮等集中配送,逐渐覆盖其他行业,统筹调度配送时间、车辆、路线、货物,推动城市配送由自营配送向社会化配送转变。
打造“智慧物流”
共同配送自然也离不开专业、规模的城市配送车队。下一步,昆明有望组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外廓标识统一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城市配送车队,采取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建立城市配送经营企业和退出机制,车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配送运营企业由城市配送信息平台核算调拨进行配送。为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城市流通效率,配送车队车辆享受高峰外允许入城的通行证并保证一定数量的车辆高峰时段合理通行。
目前,昆明还没有建立全市配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现有的配送信息平台,多为企业自行建立,配送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交易出现脱钩、断点,配送企业很难全面、及时、准确了解货运市场的需求信息,导致配送信息化水平低,货车单边空载率居高不下,难以满足城市配送需求。
从各地实践来看,城市配送信息平台建设,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提案》建议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各配送企业共同参加的,全市统一的城市配送信息公共平台——昆明市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网,将交通、车辆、货运、配送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发布、交换,打造集数据管理、运行监测、决策支持、信息发布、应急协调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配送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昆明城市配送信息的数据共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升城市配送的信息化水平。
具体来说,就是货物、仓库、货车等物流链条上各方都会将信息发布到平台,平台实现对货物、仓库、货车、人力等大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对配送供需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匹配传送;对车、货、司机的实时状态跟踪、监督和管理。把分散的货物集中在一个体系中运输,提高物流标准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程度。让第三方物流形式更加社会化、普及化。
概括而言,建立城市配送服务平台有三大优势:能够降低仓储成本、资金占用;统一仓储、配送,提高门店作业效率;专业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质量。(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娴)
评论
菜农不赚钱,市民却喊贵,差价去哪儿了?原来都在“最后一公里”折腾掉了,这只是物流不畅导致抱怨不断的一个缩影。物流渠道要畅通,需要推开对城市配送设防的“三重门”——证难办、车难停、限制多。
城市配送是融运输、商贸、仓储、信息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业,对于加快货物集散、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广大城市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民生工程。随着昆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现代商业的繁荣和商业模式的变革,特别是电子商务带来的新流通业态的发展,小批量、多批次的城市配送需求日益旺盛。然而,目前众多城市配送物流企业面临“三重门”的问题。有门就有槛,有槛就难进,严重影响了配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制约了现代物流业发展。
由于城市配送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城市配送一直被动而艰难地在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商业密集的城市繁华地带穿梭游走,甚至有些配送不得不靠打“擦边球”完成使命。不可否认,因为配送车的进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道路交通的压力,以至于被认定为城市交通拥堵和辖区管理混乱的罪魁祸首,因此设置门槛进行多种限制。
然而,城市配送又是当下不得不求解的难题。城市配送是物流链条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在整个供应链环节内起着极为重要的起承作用。“最后一公里”,似乎让各方都深感头大,如何破解城市配送难题,这对各方都是一个考验。
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创新思路。近年来,昆明城市配送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其发展仍然存在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从优化交通管理、改善城市配送作业环境等方面着手,有效解决城市配送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市配送行业健康发展。比如,针对配送企业抱怨的“办证难”,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配送工作的研究,制定符合昆明实际的货运车辆限行政策,对限行货车类型进行调整,优化车辆通行政策,提升城市配送效率。目的只有一个:共赢,既方便企业,方便市民,也同时有利于管理。
作为配送企业,要具有智慧物流的理念。通过技术改造、信息升级,完善现代供应链的优化,推动电子商务和现代商贸、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相结合,把握物联网的商机,以信息化手段促进传统商贸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配送智能化。借助信息化系统,对商业超市终端客户进行数字化管理,充分结合供应商、代理商、终端零售商的资源,围绕消费者电商网购的潜在需求,有效解决广大电商企业的线下配送瓶颈,推动城市配送的发展。
破解城市配送难题,从根本上来说,要建立“大配送”的格局,建立全市配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数据共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昆明日报 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