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让群众感受作风建设“正能量”

27.12.2014  11:36

    今年伊始,在春城大地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根开展。随之而来的是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明显增强,有效整治“四风”问题,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务群众焕发新活力,作风建设呈现新变化。

    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多年未解的难题解决了、办事盖章方便了、见到领导的次数也多了、为民办事的态度也好多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身边欣喜的变化,让春城市民为之点赞。

    然而,面对作风建设这张“大考卷”,只有敬终如始,方能善作善成。“教育实践活动已基本结束,但加强作风建设永无尽期。”在昆明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市委书记高劲松铿锵有力地说。我市正以清醒、务实、坚决的姿态高频次地推出一项又一项发展改革的举措,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剑指“四风

    洗尘补钙

    今年2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昆明市全面开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规模最大、党员参加人数最多、群众参与最为广泛的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

    全市4个市级领导班子、99个市直属单位、12个县(区)、5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共675个领导班子、1.8万个党组织、28.4万余名党员,正式踏上了切实解决好“四风”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的新征程。

    活动一开始,便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剑锋直指“四风”突出问题,确定23项具体整改内容。

    市级党员领导到联系点随机调研352次、县区级党员领导到联系点随机调研1738次。直接到群众中征求意见4300余次,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2.2万多条。

    乡镇(街道)以上单位共梳理“四风”问题累计3.48万余条……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全市党员干部围绕“四风”问题,“洗思想灰尘,补精神之钙”的过程。

    两会合一,会议地点选在“曾经问题最严重”的社区,开局就说“4方面36个问题”,对成绩只字不提……今年组织工作暨基层党组织建设现场会上,全新会风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工作忙了,就让驾驶员去接孩子,在我身上存在公车私用的现象。”在某县县委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县委书记的对照检查深刻而且具体。

    一次次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场场田间地头的促膝交流、一堆堆的“回头看”检查……8个月的教育实践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经历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洗了思想灰尘,补了精神之“”,校正了“总开关”,对过去吃喝风、玩乐风、排场风等问题,能够自觉从党性党风上反躬自省,从思想上高度警醒,从行为上深刻反省。

     服务群众

    畅通“最后一公里

    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好不好,群众满意是最重要的标准。要群众满意,就要知道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从群众最关心、最具体的小事做起。只有倾情、倾心、倾力地做好这些具体的小事, 才能做好服务群众的大文章。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王顺武提交了一张登记表和相关材料后,只花了六七分钟就办理好了创业手续。工作人员告诉他,一切顺利的话,两天后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

    “没想到这么方便,本以为办这个证很麻烦,没想到很快就办好了。”王顺武说,工商、质监、税务等环节,一个窗口就行了,出乎意料。

    还有更方便的。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官方微博的相继开通,从起初在拍砖、吐槽、赞扬等多种评价中不断摸索与民众沟通的有效方式,到现在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第一时间传递政务信息、倾听群众呼声、开门纳谏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

    以往深夜街边烧烤摊上飘来的油烟和噪声,总让日新路边的居民苦不堪言。官渡区关上街道办事处启用社区微信便民服务工作平台后,居民把这一情况通过社区微信传到了社区工作人员杨洋的手机上。时隔不久,社区派人与烧烤摊主协商,把室外的摊点搬到了室内,基本解决了路边摆摊扰民的问题。

    “打通最后一公里”,关键要打通通往群众“心里的最后一公里”。

    盘龙区金星小区有着老旧小区共同的顽疾:配套功能不完善,道路破损、占道经营严重、绿化管养缺失、治安管理差等现象突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金星小区试点“区—街道—社区—居民(庭院)小组—楼栋”五级治理模式。以庭院为单位,设39个居民小组长、50个楼栋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管理中来,激活了社区管理的“末梢神经”,将社区服务功能向下延伸。社区主任苏琼芬说,“五级治理”模式就像给社区居委会“”出很多双手、脚,把联系群众的工作真正做到了家门口,做到了居民心里。如今,占道经营没了,道路变通畅了;残旧的绿化带变得干净清爽了;老旧小区脏外墙也粉刷、翻新了;小区治安也好了很多。更大、更可喜的变化是,居委会和居民的心贴近了。

    “群众路线,走到了我们身边,也走进了我们心间。”倘甸“两区”新华村居民李朝富说。这一年来,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的趟数多了,自己办事来回跑的次数少了;社区村干部上下班开始打卡了,替大家办起事来态度也更好了; 过去反映无回应的事有下文了,如今干部们征集意见建议的频率高了、渠道广了、诚意也更足了……

    这是一个个事例,也是一个个缩影。今年以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正在用实际行动筑好“最后一公里”,打通“末梢神经”,让百姓不再“跑断腿、磨破嘴”,将“最后一公里”的“断头路”,建成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作风建设

    永无尽期

    今年11月刚刚跳槽到新单位的何崇亮凭借着一张劳动合同,便完成了养老关系的转接。以往,办这样的手续至少需要跨区来回跑多趟。今年10月1日起,昆明改革并简化养老保险关系的变更程序,市民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再也无须“两头跑”,“一站”就可以搞定。

    “群众反映的问题,就没有小事。”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有着700多万人口的城市来说,任何一个群众反映的问题都不是小事。去年我市共6万多人次办理了市内转移手续,这算下来,群众至少少跑了10万趟。

    正是因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立行立改,注重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改起,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现在不代表未来。面对作风建设这张“大考卷”,只有敬终如始方能善作善成。

    对于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的昆明来说,大到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抉择,小到一名普通市民的衣食住行,这背后反映的,都是很多困扰改革发展多年的“硬骨头”积弊,且相互交织、叠加呈现。

    “教育实践活动已基本结束,但加强作风建设永无尽期。”在昆明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市委书记高劲松铿锵有力地说。教育实践活动要想让群众“叫好”,必须向问题“叫板”。

    10月份开始,我市集中年底前3个月的时间,围绕影响当前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13类重点突出问题,用心、用力、用智抓整改落实,推动现实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一起解决,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一起解决,重点单位、重点人员的问题和面上的问题一起解决,班子的问题和成员个人的问题一起解决,做到立说立行、立行立改,确保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为预防“四风”回潮,我市积极做好建章立制的工作,把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提炼提升,推出系列制度规定,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也为全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划出了“红线”、圈出了“雷区”、架起了“高压线”。

    作风建设不打烊。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全力打通,更要时常维护。不难发现,昆明正以清醒、务实、坚决的姿态高频次地推出一项又一项发展改革的举措。如此,方能“清风扑面”,让群众持续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正能量”。(昆明日报 记者杜托)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