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李文进:戎马归来护公正
开栏的话
在红土高原,云岭大地,有这样一群为共和国的法治发展砥砺奋斗、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的法院人。光阴流逝,白驹过隙,如今他们容颜苍老、昭华不再,有的甚至已经和我们永远的离别,可每当我们仰望法治星空,回眸历史长河,他们依然身影矫健,行色匆匆。法官们的行走,是过去,是现在,更是未来。身为老一代法院人,他们眼中涌动的热情鼓舞我们奋进,他们胸中奔腾的风雷激励我们前行。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过去,何以行未来?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书写了法治春秋,他们是永远的法院人。
从放牛娃到军职干部、从大上海知青到二野军政大学生、从剿匪战士到法院政工、从西政首届毕业生到刑庭庭长、从民国旧推事的勤杂工到共和国新法官,他们殊途同归,创造、谱写、见证了共和国法治的发展历史。峥嵘岁月,平凡人生,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李文进、郁青、邹世富、谢方、袁方… …他们当中有的已经离去,但他们的身影将永远镌刻在新一代法院人的记忆中。
沧海拾珠,挂一漏万。通过面对面的采访,除了首批呈现的五位老法官,我们将陆续介绍更多的应该记录于云南法治星空的那些事、那些人和大家共进互勉。“永远的法院人●云南法院离、退休老干部系列报道”将陆续在云南法院网呈现。
我们不是创作者,我们只是事实的记录者。前仆后继、矢志不渝,每一位法院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让公平正义的精神生生不息,让忠诚担当的品格薪火相传。
“永远的法院人”云南法院离、退休老干部系列报道 之一
百岁李文进:戎马归来护公正
——记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已故离休老法官、老红军李文进
作者:童晓宁、唐时华
人物名片:
李文进,男,汉族,四川省营山县人,1914年4月出生,1933年8月参加工农红军,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8月至1973年8月,历任红九军战士、班长、排长、三军团保卫局检查员、一方面军保卫部科员、绥西军直特派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特派员、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保卫部科长、保卫部副部长;二纵保卫部副部长、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南行署公安厅副厅长、军区保卫部部长、公安纵队副政委,西南军区司令部军交处政委、云南省公安纵队副政委、思茅边防军分区第二政委、昆明军区后勤部副政委、云南省林业厅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3年8月至1983年4月,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2015年1月20日6时40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李文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去世,享年101岁。
“戎马生涯,法官远行。我曾经与李文进老法官有缘一见,他幽默风趣,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留下深刻印象。今日,看到无数白发法官和刚入职的年轻法官们自发前往为李老送行,不禁感慨万千!”,这是1月23日李文进追悼会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位年轻人微信上发出的哀思。
戎马生涯,守护公正。从四川转战全国,最终来到云南,从放牛娃到红军将领,从军人到法官,这位年逾百岁的老人,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有着怎样的法律情结?
从放牛娃到解放军军职指挥员
“1933年,我父亲的老家四川省南充营山县红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扩红。知道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放牛娃的父亲也跑去要当红军,因为个头矮,招兵的人不想要他。后来,父亲软磨硬泡,最终如愿加入红军,被编入李先念的30军。”
2015年3月26日,李文进的大儿子李胜平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这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退休法官,头上已有些许白发,他与父亲一样,都曾在云南高院工作。在接受采访时,依然穿着法官制服,佩戴着十多年前云南高院制作的小徽章。谈及父亲的一生时,他语速很慢,不时陷入沉思。
“我出生于1946年后,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为纪念抗战胜利,父亲给我取了‘胜平’为名。”李胜平是家中的长子,他还有三个妹妹,兄妹四人都曾参军入伍,如今,已经全部退休。
“我母亲张淑洁是河北南宫人,和父亲在同一个部队,同属于冀鲁豫军区。当时,父亲是冀鲁豫军区保卫部科长,父母相识结婚,正值部队在河北和日本人打仗,我出生后只有寄养在老乡家,直到解放战争,部队南下,我才跟着父母一起来到四川泸州。”
李文进所在的二纵十军属于李先念的部队。1953年,二纵十军的一部分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一部分参与组建四川公安部队,李文进先后担任川南行署公安厅副厅长、公安纵队副政委,后来,又调到重庆担任西南军区司令部军事交通处政委。1953年年底,李文进调任云南省公安纵队副政委。
父亲调到云南工作,李胜平跟随母亲和大妹一起来到昆明,开始了在云南的生活。回忆起刚到云南时的情形,他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坐汽车从重庆到曲靖沾益,又从沾益坐火车到昆明。当时昆明的火车站在塘子巷,乘坐的是小火车。到了昆明是中午,天气很好,觉得昆明很大很美,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1955至1957年,李文进被选派到解放军重庆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入校这一年,李文进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在昆明,大儿子李胜平被编入部队办的八一小学就读一年级,这个学校1957年撤销。1957年,学习归来的李文进被派到思茅边防军分区任第二政委。两年后的1959年10月,李文进又被调回昆明,任昆明军区后勤部任副政委,一家人又回到昆明。
1967年,带着对部队的不舍,李文进转业到云南省林业厅任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父亲戎马半生,非常正直,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当时他非常舍不得离开部队。” 李胜平回忆说。
1973年8月,李文进调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担任党组成员、副院长,开始了他的法官生涯。
做法官,要想想自己的责任
(李文进法官工作照)
李胜平说,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自己从小就过集体生活,托儿所、小学一直都在集体学校生活。父亲从小对子女非常严格。“父亲要求我们积极劳动。家里有一口井,父亲不准我们用自来水,要自己打井水洗衣服,至今我还记得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用大搓衣板洗衣服的情形,他教会了我们自食其力。”
1964年,李胜平初中毕业到十三军三十九师当兵,七年的军旅生涯,让他“锻炼很大,也让他更理解了父亲”。1971年,李胜平转业进入当时的昆明市电视机厂工作。
“部队转业时,父亲告诉我们,他一辈子从不走后门,我们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去走。我到电视机厂工作,也是自己通过军转办进行,当时的电视机厂可是非常热门的。父亲从不过问,我三个妹妹后来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部队医院工作”。李胜平对父亲告诫子女自食其力的想法很理解,“老头就是这个性格,我们也不愿意麻烦他,”,谈及往事,李胜平有些许感慨。
部队回来后,从1971年到2015年,直到李文进去世,李胜平一直和父亲住在一起。李文进对已经工作的子女依然严格要求。李胜平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聚会回家晚了一些,父亲严肃批评了他。
1979年,一个让李胜平心动的机会来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各单位选调干部,平时受到父亲耳濡目染,对法律很感兴趣的李胜平自己去报了名。通过一系列的考察考核,他被选调到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并分配到刑一庭做书记员。
前往新岗位报到的第一天,父亲李文进叫住了他。“父亲对我说,调到法院,要好好工作,不要挑肥拣瘦。”
省法院当时有两个刑庭,刑一庭负责全省死刑案件复核。下班后,父亲经常对李胜平说:“战争年代,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有罪,讲的是实事求是,现在是和平建设年代,更要讲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你做刑事法官,要想想自己的责任,人命关天,责任重大,一定要加强学习,要严格依法办案”。
另外有一次,李文进说: “法官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业,比如死刑案件,一定要严格认真,如果一个人被误杀了,怎么能救得活呢?所以,一定要认真细致,这也考验我们法官的水平。”
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刑庭、行装局,李胜平一直在云南高院,直到2000年正式退休。
李文进分管民事审判,当时女法官郁青担任云南高院民事审判庭庭长。郁青曾在泸州市百货公司工作,当时李文进是川南行署公安厅副厅长,但彼此不认识,“到了云南觉得很有缘,他又分管民事,我们工作中接触很多。记得当年,民事案件类型不多,主要是传统的民事案件多,讨论案件时,他都能仔细研究案件情况,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对大家很尊重,从没发过脾气。”
郁青和李文进有一次一起到上海出差,考虑到李文进是老干部,也很少到上海,当地法院准备派个车送他市区转转,李文进坚决不同意。因为郁青的老家在上海,于是李文进就让郁青陪他步行转了转淮海中路。
“人家是片好意,但是我们不能给兄弟单位添麻烦”,李文进说。
他对法院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
(李文进法官与同事合影)
云南高院老干办的吴开明是原四川岳池县人,他在李文进身边工作近二十年。
16岁到部队当兵的吴开明,依然清晰第一次见到李文进的情形:1995年国庆节,吴开明从部队转业到云南高院政治部老干处工作。三个月后,因为云南高院一位离休的王副院长去世,刚到单位不久的吴开明被派去开车送李文过去慰问。
“老李院长那时快81岁了,背着手,雷厉风行,走路风风火火,说走就走。下车时,我正准备给他开车门,结果他身手矫健,自己关上车门,快步而去。” 第一印象,吴开明感觉“这个老爷子脾气很怪”。
后来几次,省里开会,吴开明也送过他几次。其他时候多数是李文进自己步行参会。
离休后的李文进依旧闲不住,下基层调研成了他最常见的工作。 “老李院长经常下乡调研,一是调研法院工作,了解关心基层法院建设、法庭审判、执行工作和干警工作生活情况;二是深入农村,直接进入到村子里,农户家里,田间地头。过问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90年代末,李文进来到红河州红河县法院调研,看到办案人员乘坐的吉普车多处锈迹斑斑,李文进向陪同调研的县法院院长详细询问了法院的情况。县法院院长告诉李文进,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法院经费保障困难,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出差费更是难以保障,每个干警手上都有几百上千的差旅费发票无法报销。
当天,一个豆腐,一个鸡蛋西红柿,一个苦菜汤,就是晚餐,李文进坚决要求用自己的工资自付餐费。回到昆明,李文进将该县的情况省院领导作了反映,并帮助该法院更新了一辆工作用车。
在基层调研时,李文进总是会到基层法庭调研,并选择一两位干警家里家访。在澜沧、沧源法院调研时,细心的李文进注意到有的法官制服袖口还打着补丁。一名老法官告诉李文进,基层法院办案时间比较多,穿法官制服的时间长,由于制度不够定时更换,制服破损后,就只有自己缝补。听了反映,李文进协调省高院机关,将一批制服及时配送到了当地干警手上。
李文进常常说:“我是从法院退下来的,要多看看法院。我年龄大了,要赶紧乘现在还走得动,就多走走,看看情况。如果确实有困难,我解决不了,至少可以帮忙呼吁呼吁。”
80年代末期,后来担任过云南高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的邹世富回忆说:“那时,我们编撰院志、全省法院院长会,都会邀请老李院长参加。他每次接到邀请都很高兴,只要没有特殊事情,都会积极参加,这些老同志对党,对社会主义,真是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
离休后,李文进总是会问邹世富法院的情况,工作怎么样,大家的生活怎么样,有没有困难。“他对法院感情很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不然,那么大的年龄,还坚持下基层。”
李文进从来不进歌厅,吴开明记得他唯一一次破例进“歌厅”是在澜沧县法院。说是“歌厅”,其实就是在法院干警活动室布置了一套可以唱歌的音响设备。李文进澜沧法院调研的那一天,刚好是县法院的年终总结,吃完晚饭,热情的基层法官们邀请李文进一起到干警活动室唱歌,这一次,李文进没有拒绝。
那一晚,法官们唱起了战争年代的歌曲和法官的歌曲。“老李院长不会唱歌,但是他笑眯眯地听法官们唱,听得很认真,非常高兴。”吴开明说。
他对群众有很深的感情
李文进常常讲:“我自己就是农民,我们不关心农民,就是忘了本。”他每次下乡调研有一个习惯,就是走访当地的农贸市场,和商贩聊天,看看品种是否丰富,了解农产品供应及价格情况。在买猪肉的摊点,他会问商贩养一头猪,要多少粮食,多少天出栏,能有多少利润。等等。
吴开明每次从四川老家探亲回来,李文进总会问问他农村的情况,农民的收入,急需解决的问题。
李文进的调研不喜欢听书面汇报, 而是习惯进村入户和农民面对面交流。吴开明说,“老李院长常常说,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一定要自己多看,亲眼看到的才是实实在在的。不能只是听听汇报,这样来的东西不真实。”。
李文进给吴开明讲了自己老家的一件事,他老家有一个人种水果,被村里人称为 “万元户”。李文进详细询问了他家的情况,其实,“除了成本,加上必要的管理费和开销,早就所剩无几了,哪里能有万元的收入。这样只看表面不认真细致调查的做法,很有害。”李文进对这种虚浮的工作作风作了批评。
李文进经常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那么大的比例,如果农村问题不解决,农民不富裕起来,中国永远不能富强。”
对当时滇池的污染,李文进也很担忧,他对吴开明说:“昆明之所以叫春城,就是因为好的环境,就是因为有滇池。如果不注意保护,滇池被污染了,十几年二十年都难以恢复”。
吴开明说,云南的县区,李文进离休后只有4个县没到过,可以说一直到91岁高龄之前,大部分时间都在调研的路上。 “他性格刚强,为人正直,政治敏锐性强,党性原则很强,嫉恶如仇,不搞歪门邪道,他的关心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更大范围的关心。他对群众有很深的感情。”
每次调研回来,李文进会及时将情况整理,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1998年4月18日,时任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在看了李老相关调研报告后的回复批示中这样写到:“您已高龄仍对我省政法工作十分关心,亲自下地县考察工作,精神令人感动……多谢了,祝身体健康”。
对名利莫要看得那么重
(李文进法官离休生活)
1982年3月中旬,云南高院在老办公楼进行了转业军人分配到法院工作的欢迎仪座谈会。座谈会,邹世富深刻记得到李文进代表省高院讲的一句话:“今天欢迎大家,清茶一杯。”
(李文进法官百岁照)
李文进家庭摆设简单,必要的几样家具。吴开明说,老李院长生活也很简单,粗茶淡饭,爱好就是喝喝茶,看看报,散散步。“吃点红烧肉,就是他最喜欢的。他一直穿布鞋,很多时候穿的都是老法官服,一双新皮鞋,十多年只有重要会议才会穿,去世前,那双皮鞋依然是崭新的。”吴开明说。
当旁人谈及过去他的不少战友职级都比他高时,李文进总是淡淡一笑:“我们能有今天,靠的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员对名利莫要看得那么重!”。
“我担任云南省公安纵队副政委时,一位多年没有见的老首长来云南看我,他问我是不是犯了错误,说我在部队指挥那么多人,怎么到了地方手下只有那么几个兵了。”2011年7月,李文进谈及往事,诙谐幽默,哈哈大笑。
劳动是李文进的一大爱好。李胜平回忆说:“父亲是农民出身,闲不住,很爱劳动,记得1989年我们搬到在五华山大梅园巷居住,父亲在院子里、屋顶上种了很多菜。白菜青菜,辣椒萝卜。家里的肥料不够,他还带着我们到附近公厕挑大粪浇菜。很多熟人看到他去挑粪,都很惊奇。”
邹世富当时在省高院担任政治处副主任,记得去好几次看李文进时,“老李院长正在种菜,拿着一个小工具在松土,他的菜种得很好”。
“生活中,他平易近人,生活朴素,我很尊重他。我离休后,他还跑来看我。建军节,他邀请老同志们到他家里叙旧,请大家吃米线。”离休法官郁青说。
2011年7月,李文进在家中接受采访,采访结束时,近百岁的李文进抛开编导给他的提示,对记者说:“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地市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要严格教育。”
(李文进全家福)
2013年9月21日住院,李文进因为摔伤住进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日,百岁老人医治无效在昆明去世。住院病重期间,他告诉几个子女:“我一生清白,今后你们要好好工作,好好做人,不准对组织有过多要求。”
李文进住院后,吴开明习惯去医院看他,直到李文进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吴开明每天上班出门,依然习惯性地往医院方向走。
“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严肃的人、善良的人。那么多年,和他在一起的那些往事,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难以忘记!” 吴开明说完,久久沉默。
(作者单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