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情凶猛的背后——中国癌情四大焦点透视

05.02.2015  11:15

     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 2月4日,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

    当前癌情何以凶猛?癌症凶猛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新华社记者聚焦四大焦点问题,深入剖析癌症高发的原因。

     焦点一: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图表:直击癌症五大误区 新华社发 大巢制图

    对中国“癌情凶猛”的解释,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在本质上,癌症是人体衰老的结果之一,老化是驱动癌症生长的代谢发动机,这已是科学界的共识。

    自1999年起,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7%,远远超过联合国定义的7%的人口老龄化标准。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癌症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我国老龄化状况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加重,这意味着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持续上升势头难以遏制。

    当前的癌情凶猛,无法仅仅用衰老来解释。事实上,人的健康反映了生活经历的总和,大部分癌症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处于怎样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生活习惯。这一点,在一些特定癌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影响癌症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吸烟,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和富裕农村中的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是导致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焦点二:环境污染

    肿瘤学家们的共识是: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食品安全问题与现代社会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成为备受关注的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排除在某些严重污染地区例如环淮河地区的“贡献率”大大提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向记者展示了她经过8年调研的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这张图展示了淮河流域癌症的真实一面。

    图上标出了水质数据与肿瘤死亡数据比对,沿河区域与远离河流区域的数据比对等。“这个研究证实了污染和肿瘤的关系。”杨功焕不无忧虑地说,环境的问题不重视,贻害子孙。

    环保部2013年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因受有毒化学品污染,个别地区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这被认为是承认存在“癌症村”现象的首次官方表态。

    我国的肺癌稳居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因此当“十面霾伏”时,人们会将污浊的空气与肺癌等疾病联系起来。杨功焕表示,国际癌症中心研究署(IARC)已证实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很大。有专家表示,我国将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上百年的环境问题压缩在数十年内,复合型的环境污染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

    记者走访了大量肿瘤防治专家、临床医生,他们认为,我国肺癌发病率还会上升。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介绍,长期大量吸烟(包括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是一个漫长滞后的致癌过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空气中的PM2.5问题,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癌症的发展需要过程,因此,对于今天已经五六十岁的人来说,这种空气污染不会明显增加他们患肺癌的风险。但试想,一个10年前出生的人,从他小时候起,就长期呼吸这种高PM2.5的空气,今后得肺癌的几率肯定要大大提高。对此,季加孚很忧虑:“照目前这种环境污染的态势,中国的下一代将迎来癌症发病高峰。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