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坛新锐画家马萍:画画是回归内心的事情
画家马萍
马萍作品
昆明信息港 记者王诗贻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我们总幻想有一片心灵的净土,却常常事与愿违。直到轻轻推开位于昆明西郊的龙公馆大门,一股清凉之感袭来,我顿时便安静下来,里门外两重天,门里的世界不与都市的繁华争宠,古树下,一椅一人,一袭棉麻白色连衣裙垂到地上,女子手捧着书,正专注地看着,让人不忍打扰……这道门似乎阻隔了整个夏季的烦躁与酷热。这些年,马萍一直隐居在云南,她认为,比起留在国外,云南更是一个创作的好地方,天空湛蓝,花朵芬芳,自然环境的美好会让创作的心境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和家人经常在一起,和亲人在一起并且有喜欢的事情做,这是一件内心丰盈的事。
走进她的艺术世界,于轻描淡写之中,带着清雅淡逸、宁静、空灵的禅意,道家的天地运化和道法自然的艺术玄思,使得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无论现代油画抑或实验水墨作品,均意蕴悠长,余味无穷。那是一种对生活的阅知,运用到作品中,她以抽象的艺术手段和现代的艺术观念来展示中国古典绘画的意蕴——这便是中国新锐画家马萍。
“在她的绘画里面,灵气自然流露,马萍的绘画天赋极高,是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新秀。”昆明书画院顾问、著名画家胡晓幸说。而在刚刚展出的《翰墨家风》作品展上,昆明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昆明书画院顾问陈崇平亲临画展,对马萍的画评价颇高:她的绘画意境深远,绘画形式新颖,非常有创意,手法运用自如多样,很成熟。在云南,马萍把她的作品拿出来办了一个小型展览,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是,第一天,这批画就卖出去接近一半。 “有藏家收藏,自然是对作者的鼓励。”谈起这次画展,马萍如是说。“但如果以市场为导向,那很难画出好作品,我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画,就像山里那些大树一样,无拘无束方能根深叶茂,我不担心藏家,总有喜欢这种风格的藏家。”
创作:尝试不同风格的突破
马萍,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师从杨一江、唐志刚、苏新宏。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得MBA学位。在美期间,除了完成学业,她花了大量精力,游历各州主要艺术馆,汲取艺术养分。回国后,专门从事艺术创作,主要专注于现代油画与试验水墨。
马萍的油画作品,以抽象的艺术手段和现代的艺术观念来展示中国古典绘画的意蕴,尝试寻求一种艺术方式,旨在以个人化的方式打通东方与西方、群体与个体,表象与内在,抽象与心灵整合。而她的实验水墨作品也有同样的特点,只不过蕴含了更多的心理内容,马萍通过此种艺术手法,努力去表达瞬间的生命领悟和情感状态。在“翰墨家风”作品展上,马萍展出的作品阴郁柔美,极具个人风格,有着浓厚的中国情怀和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觉。
“你得感动自己,拿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了这批画,我准备了好多年,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展出。” 提起这次画展,马萍说,用油画的方式来画国画,是一种融合,中国画里面一些陈腐的东西,那些元素不吸引我,我会回避,就像我爸爸会要求我画的再像一点,再细一点,但在画里面,我想要另外的东西,好的作品与内心是有应和的。
思考:艺术何为?绘画何为?
“在这个贫乏的时代里,诗人何为?”这是诗人荷尔多林在他诗作《面包和酒》里的著名的提问。
而“艺术何为?绘画何为?”这是画家马萍的疑问。她说,绘画是我生命的总结,是作为一个人,全部思想的凝聚物,画家可能是我的社会身份,但我更愿意以一个旁观者的形式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表象之下的内核,并融入其中,在创作中得到生命的答案。所以说,思考艺术的本质,赋予绘画以价值和意义是我安身立命的一个理论基础。于此,思考之余,她写下了这样的诗文:
画家
对于月桂树是否在明天绽放
我很少留意
那些芬芳的花环——你们日夜把它编织
在天空便是群星的罗盘他们升起 闪耀 在另一个黎明到来时悄悄退隐
而我的荣耀是上帝的财富
天空长期的沉默不语是因为要保守这个秘密
这便是画家
十二支颜料 十二支画笔
我的天使团已整装待发
晨光照耀的画室是我的天庭 整个的世界在静候我的一声号令
出发吧 这是隆重的时刻
从群星的睡梦中采集光线 再从星际的光芒中提炼黄金
在虚空中架桥 替人类造梦 给孩子安装飞翔的翅膀
缓缓靠岸 ——这是全部的意义和希望
那时如果你看见 你会领悟
既然我已经画了这么多年,我就很少在意月桂树是否绽放在明天
北方乡村的清冷,南方城市的下弦月
或者桌子上摇曳的烛火是那么悲伤
连热恋中的吻也变得冰凉在沉重的麻木和倦怠席卷之前
我会调出一种暖色的光亮 前所未有地
洒向热闹的广场、房子的屋顶和人们的脸上。
马萍回忆说:“从美国留学回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静下心来搞专业创作。这和静心无关,对于艺术本质的理解上的混乱让我处于创作无力的状态,一个人看到的越多,下笔也就越困难,因为你会发现,你自以为是的发现,其实在艺术史上,早就已经有人使用过。在美国留学的那些日子,我有幸参观了很多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深深地震撼,深深地迷茫,也长久的迟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纯粹的思考状态,没有动笔。”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家在短短几十年创造了数百个艺术运动,诞生了几十种艺术流派和主义——达达主义、抽象艺术、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每一种艺术运动都有先锋人物携带着新的艺术主张而登场,又很快被作为颠覆的对象而匆匆消失。以现代主义为特征的“新时代”的激流彻底地冲溃了旧时代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就被冠以“现代”的各种艺术流派、艺术主张无情地赶下前台。
“今天,艺术都已经观念了,波普了,行为了,装置了,偶发了--- ---我还坚持着绘画,在遥远的中国,一个边疆的省会的城市边缘,我躲在这里,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交流,并以笔墨的形式记录它们。” 马萍从事的主要是架上绘画,这当然归于传统艺术的一种。她指着书架说:“你还年轻,为什么如此泥古不化,不可救药?真是太笨了。”杜尚的嘲笑似乎轻轻地从对面墙上的书架上传来。
信念:画画,是值得付诸一生的事情
安静的听完马萍的思考和观点,“把艺术作为人生道路是一种冒险”,这是我的理解。但峰回路转,马萍却坚定说:“画画,是我一辈子的事情,我用生命去热爱它,也会用一生去付诸它。”
工作室在昆明的最边上,一直处于“几乎足不出画室,目不见生人”的封闭状态,马萍静悄悄地画了很多年,她保持最简单的生活,息交绝游,不见媒体不见记者,每天的事就是读书,偶尔旅行采风,回到画室就安安静静地置备画框画布,动手涂漆钉框,对着画布冥思苦想,迟疑地举起画笔,“绘画让我回归内心,我不担心市场,也不去考虑市场,我只想真诚地对待作品,它们是我自己的东西,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她淡然地笑着说。
然而,也正是这份淡然和超脱,沉寂多年后,她精湛的绘画技艺、笔力俊逸、厚积薄发的作品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她却谦逊、慧心地说:“画画最终是自己的事情,要想跟大家交流,到时候了,再拿出来,就像比较看重自己的小孩,不想轻易见人的感觉。艺术家还是要能够有一颗安静的心,外面的世界浮躁,如果跟着它走,就没有自我了。”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