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据用到实处 大数据炼就中国经济新气质

29.05.2018  16:10

  为期4天的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今日闭幕。从2015年到2018年,四年耕耘,数博会见证了中国大数据产业由概念到落地的过程,也见证了大数据为中国经济带来的“科技范”新气质。
  落地生根:大数据结出新经济“硕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被各国视为“新石油”。“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科院时一语点明大数据的重要性。
  “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对大数据发展进行前瞻式布局。
  几年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继落地,推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由“蓝图”变为“行动”,真正实现“生根发芽”。
  大数据产业崛起不仅带动了大数据产业链的发展,也带动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多种业态蓬勃成长。以贵州为例,据初步测算,贵州大数据核心、关联和衍生三类业态规模总量达到1600亿元;2017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37.2%,位列全国第一,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3%,成为工业经济第二大增长点。
  而贵州之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都从政策支持到产业引导上对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部署,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全国“遍地开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老树新芽:融合创新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产品缺乏竞争力、各部门间数据重复采集、车间作业难以管控…….”在传统制造业,这样的问题颇具普遍性,“效率提不了、质量上不去”困扰着传统制造业发展。
  数化万物,智在融合。当大数据来“帮忙”,传统产业的“气质”可以瞬间发生改变。生产车间在进行信息化再造和智能化升级后,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全程数据共享,智能、高效的制造不再是难题。
  吸收了大数据“养分”后,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贵州,依靠大数据,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产能由2013年的86万台增长至2016年的150万台,产品研制及新产品引入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传统食品企业“老干妈”依靠大数据对产品采购、生产等进行精细管理后,企业年产值从2015年的4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0亿元,年均增长了11.8%。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数据的发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日渐显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数博会开幕式上表示,大数据应用正从互联网、金融、电信、医疗等热点行业向传统领域渗透,超过了32%的企业已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开展了大数据应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2018)》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4700亿元,同比增长30.6%,随着大数据产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有望提速。
中国广播网  
大数据融合发展掀起新篇章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闭发改委
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增长极
     观众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听取国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