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生物多样性的“黄金十字带” 如何保护

23.06.2015  14:16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德宏特有的鹿角蕨 供图

  国家一级保护古树,位于中山乡青树寨的高榕,树龄1700年

  云南,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基因库。而位于云南西部的德宏州,物种资源丰富度和富集度属全国罕见,被称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黄金十字带”。6032种高等植物,占全省33.5%,39个特有种;725种脊椎动物,占全省37%,29个特有种……这一串数字记录着德宏物种资源的丰富度,亦承载着德宏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艰巨性。

  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名木古树保护、开展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建设迁地保护基地……德宏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着。

   投资2亿元

  移植3000多株珍稀树木

  历经15年,投资2亿多元,民营企业家寸建强在芒市创建了占地500多亩的勐巴娜西珍奇园,拯救、保护和培植了大量的名木古树和珍稀植物。园内先后共移植珍稀树木达3000余株,其中百年古树800多株,千年古树4株,古树成活率高达96%;培植植物20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16种,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园林。

  步入园区,随处可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珍稀古树。“你们看,这是千年的桂花、千年的紫薇、千年的黄杨,还有600年的榕树、500年的鸡蛋花、300年的三角梅。”寸建强介绍,目前,园区内的800多株百年古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

  除此之外,园林中还点缀着鸟巢蕨、鹿角蕨、莲台蕨、沙漠玫瑰等珍稀植物和奇花异草。“园区内共有215种植物,其中包括16种珍稀植物,119种热带、亚热带植物,25种温带、温凉山区植物,28种果树类植物。”寸建强介绍,园区对引种的植物进行分类分区种植,现已建成8个园区,2个展馆,包括竹园、榕树园、三角梅园、紫薇园、桂花园、鸡蛋花园、盆景园、桫椤园,珍奇馆和世界濒危名木馆。“园区还专门成立了园林科,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这些古树及珍稀树木进行管护。

  园区游览道两侧,举目皆见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亿年树化石、树化玉。寸建强介绍,地质历史时期的树木经历地质变迁,最后埋藏在地层中,经历地下水的化学交换、填充作用,从而这些化学物质结晶沉积在树木的木质部分,将树木的原始结构保留下来,于是就形成了树化石。“这些树化石虽然还保留着木头的外观,但实质上已经是百分之百的石头了。目前,园区内树化石、树化玉的数量已达1000余吨,规模之大全国罕见。

  寸建强表示,勐巴娜西珍奇园是德宏州3个国家4A级景区之一,规划面积717亩。目前,珍奇园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将有选择性地引种珍稀植物。

   守了3年

  收集到1300多颗滇藏榄种子

  滇藏榄又称云南藏榄,是山榄科藏榄属植物,为我国所产2种藏榄属植物中唯一一种国内有凭证标本的藏榄属物种,仅天然零星分布于滇西南的德宏州,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常绿树种,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属于云南一级保护植物,因其数量稀少,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说起与滇藏榄的“缘分”,瑞丽市珍稀植物园管理所所长赵见明感慨万千。他说, 2005年,在大盈江四级电站环评调查中,西南林业大学杜凡教授发现全州仅存的6株滇藏榄,专家们第一时间将在电站施工区的3株滇藏榄抢救性移植到了瑞丽市珍稀植物园,剩余3株留在野外。“目前,植物园里3株滇藏榄长势非常良好,最大的一株胸径已经由10年前的5厘米长到了15厘米。

  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不仅要对原株树种进行良好的管理和养护,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人工培育和扩繁,促进树种数量增加和种质提升。2013年5月和7月,瑞丽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在瑞丽市珍稀植物园开展了两期滇藏榄人工扦插扩繁试验,研究人员所扦插试验的60条滇藏榄插条,有48株长根发叶。

  此外,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主任尹加笔带领的团队经过3年多的考察研究,在今年1月和4月,分别发现野外生长的2株滇藏榄结出了果实,并成功收集了1300多颗滇藏榄种子。

  尹加笔介绍,他们采集种子的2株滇藏榄均生长在河谷附近的悬崖峭壁上。“前几年,这2株滇藏榄一整年都不结果,我们只能不间断地去考察,耐心地等待,终于等来了它的果实!

  如今,在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里,已经培育出了1000多株滇藏榄幼苗,一株株刚刚出土的滇藏榄幼苗长势良好。到明年六七月份,他们将其中的一部分滇藏榄幼苗移栽到野外,并随时观察期野外生长的情况,另外一部分幼苗则作为物种基因进行保存。

   2个迁地保护基地

  有效保护濒危动植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德宏建立了瑞丽珍稀植物园和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2个迁地保护基地。其中,瑞丽珍稀植物园占地面积7663亩,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

  该园先后对景雷森林防火通道、大盈江四级电站、龙江水电站枢纽工程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区受到破坏的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进行迁地保护,目前,已引种迁地保护植物1000余种,扩繁10万余株,迁地保护60余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特别是对极小种群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萼翅藤、云南省一级保护植物滇藏榄进行迁地保护和成功扩繁,有效地保护了当地极小种群物种。

  此外,占地325亩的德宏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收容、救护白眉长臂猿、蜂猴、马来熊等国家一级、二级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16938头,放生巨蜥、蟒蛇、龟鳖类等野生动物18种3295只,蓝孔雀、豪猪等野生动物8000多只;向农村群众推广繁育野猪、豪猪良种780头,带动52户群众饲养豪猪、野猪,促进农户创富。

   德宏首次发现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藤枣

  “近日,德宏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在2015云南环保世纪行采访中,德宏州林业局局长杨新凯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近期,德宏州林业局组织的对云南省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中,考察队在盈江县那邦镇老象坪子龙脑香科原始热带雨林中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藤枣。

  藤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对它进行滥砍滥挖,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等原因,该物种濒临灭绝。中国仅此1属1种,此前,仅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景洪,个体极少。

  杨新凯介绍,目前正在进行藤枣扩繁研究,并开始培育藤枣苗木,扩大种群。

   数读

  6032种

  高等植物有6032种,占全国总数(2.7万种)的22.3%,占全云南省(1.8万种)的33.5%。其中:

  国家级保护植物94种,占国家级保护植物总数389种的24.2%,占云南省内分布的国家级保护植物159种的59.1%;

  省级保护植物65种,占云南省公布的省级保护植物218种的29.8%。(记者 张小燕)

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