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要过好六关
生态移民要过好六关
◆蒋朝晖
近年来,因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云南省少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化的情况一直存在。当前,通过移民搬迁逐渐实现生态修复的工作正在云南各地持续开展。
笔者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多个生态移民点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当地在政府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建设移民搬迁示范项目、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创新移民区产业发展模式等多种途径,确保生态移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生态脆弱区逐渐恢复生机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各级政府对生态移民工作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具体要求得到了充分落实。与此同时,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不规范、政府财力不足影响惠民政策持续兑现等一些新情况逐渐显露,成为不容回避、必须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生态移民工作困难众多,任重道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要有打好持久战的战略眼光、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必胜信心,而且必须在实施具体项目中因地制宜、踏踏实实做好以下6方面的工作。
一要吃透移民政策精神。生态移民是一项综合性的民生工程。当前,实施生态移民已成为我国消除区域性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行动。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易地扶贫或生态移民的相关文件。这些政策涉及搬迁、住房、土地、产业、教育培训、惠农、生活、户籍、计生、用水、保障、宗教、财税、司法保障、搬迁入住等10多个方面,内容丰富而具体。把这些政策精神学深吃透,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是推进生态移民工作取得新成效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生态移民才能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
二要尊重移民意愿建议。生态移民是一项民心工程。移民群众是移民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他们对搬迁的态度和行动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成败。尽管被确定移民搬迁的地区宜居指数很低,但要让当地群众轻而易举地离开祖祖辈辈休养生息之处绝非易事。各级政府在制定规划前和实施项目中的各环节,都要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充分征求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时刻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尽量满足移民群众的诉求。同时,想方设法激发移民通过投工投劳投资等方式参与搬迁项目建设的热情。只有这样,生态移民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移民群众支持。
三要做好移民工作规划。生态移民工作事关全局,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做好工作规划非常重要和必要。规划时,既要有各地移民的总体规划,也要有每一个项目的具体规划。尤其是在制定搬迁点建设项目具体规划时,要组织城建、环保等多个相关部门的专家,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对建设地点、房屋建设式样、迁居点基础配套设施、产业布局等规划内容进行调查论证,对影响新建搬迁点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多层次的技术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确保规划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只有这样,生态移民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
四要整合移民相关资金。生态移民项目耗资巨大,资金不足是最常见的瓶颈问题,如何攻克这一难关,十分考验各级政府的能力和智慧。事实上,生态脆弱区往往贫困度较高,政府财力非常有限,单靠上级下拨的生态移民专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由移民项目所在地政府牵头,将农业、水电、林业、新农办、扶贫、交通等部门适合扶贫攻坚、农业基础、生态移民的项目资金捆绑起来,将农村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和移民搬迁、异地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这样,生态移民才能如期推进。
五要发挥移民项目效益。生态移民工程既有利于生态脆弱区改善环境质量,又有利于助推移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当移民目标逐渐变成现实后,如何更好发挥这些移民项目的效益,是各级政府必须关注并认真解决的新问题。尤其是在加强迁入地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确保移民原居住地生态环境不再遭到新破坏等方面,各级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同时,要全面总结工作经验,加强横向交流,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移民工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只有这样,生态移民才能不断提质增效。
六要增强移民发展后劲。生态移民事关搬迁户的生存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见好就收。开展生态移民建设项目要对移民群众的当前负责,更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云南各地立足现有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扶持移民群众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科技手段、发展循环农业,促进搬迁户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生态移民目标。尽管如此,各级政府也不能小胜即安,而要持之以恒,在加强移民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只有这样,生态移民的创新发展才有十足后劲。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报云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