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瓶颈下的中山突围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一年翻番
面临资源瓶颈的中山市,正通过“四换”战略调整着经济结构、转变着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出更有质量的GDP。 中国经济网王子威 摄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经济大势下,伟人故里中山又一次抓住了发展脉搏,走在时代前头。
因为地理面积位居广东省倒数第二,在土地资源已然遭遇瓶颈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作为破局突围的对策,近年来,中山深入实施“四换”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取得了不可小觑的发展成果。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换”字也成了新时期中山发展智慧的集中体现。
2月26日,“经济活力看广东·转型升级”媒体采访团走进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介绍了2015年来当地经济建设的成果和思路。
腾笼换鸟:就地升级与产业转移并举 2015年新增规上线上企业512家
为了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产出率,中山制定了明确的“产业准入门槛”和“淘汰规则”:规定新引进企业的投资强度必须达到每亩350万元以上(不含地价),产出强度每亩年产值600万元以上,税收贡献每亩30万元以上或工业税负率5.5%以上,分别是之前标准的2.3倍、2.6倍和1.7倍;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0%或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产出率低于每亩200万元、每亩工业用地产出税收低于10万元等的资源依赖型企业,必须建立台账,限期实施就地转型升级或异地转移发展。
与此同时,中山市还在先进生产力的改造和引进上大做文章。用薛晓峰的话说,就是“我们一方面要占据产业高端,一方面要吸引高端产业。”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5年该市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45家,是“十一五”期末的3倍,110多家企业进入深圳前海等区域股权交易平台挂牌。其中,不少上市公司还实现了对外地企业的兼并重组,如华帝收购百得电器、大洋电机收购北京佩特来等。
为了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中山特地出台“助保贷”等金融扶持政策,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19批1272家(个)培育企业(含新建项目)入库,2015年新增规上限上企业512家,其中净增231家。
在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上,中山的成绩亦尤为显著,2015年,该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8家、总量达427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4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23家,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4867件、授权量992件,创新驱动“四大抓手”比2014年翻番或接近翻番,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电商换市:传统家电行业插上互联网翅膀 中山美居品牌成核心竞争力
专业镇经济是中山的一大特色,全市共有18个省级专业镇和3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推动新型专业镇建设,是中山经济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战场'。”薛晓峰表示。
在诸多专业镇之中,涉及家居生活的传统产业占据了大部分,例如大涌镇的红木家具、古镇镇的灯饰产业、小榄镇的家电五金,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占有率都蔚为可观。
近年来,中山市整合灯饰、家电、家具、服装、金属制品等优势传统产业资源,打造了“中山美居”这一城市品牌,加快打造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
目前,“中山美居”集体商标已成功注册,成立了中山美居产业联盟,中山美居创意产业园已引入设计、营销、电子商务类企业逾200家。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入驻,为传统产业插上了翅膀,使得来自专业镇的家居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据中山市科技局局长尹明介绍,如今,依托全市优势传统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的“中山美居”已经成为了该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机器换人:规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三年提高37.3% 用工减少25万人
2016年春晚广东分会场的一支“机器人之舞”风靡全国,而在中山,另一种机器人之舞发生在企业生产的流水线上。
近年来,中山大力鼓励企业“机器换人”,购买先进设备、改造现有生产流程、加强技术攻关,实现减员增效。
数据显示,2015年,中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56.33亿元,增长69.5%。新一轮技术改造不仅带动一大批企业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而且有效推动了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过程中,企业引进了一批先进智能生产、研发设备,应用了大量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5年,中山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比三年前减少25万人,规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15.4万元/人,比三年前提高37.3%。
不少企业表示,“机器换人”之后节员增效成效显著。在采访团参观大洋电机生产车间时,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晏展华介绍,原来一条需要130人的生产线,在实施“机器换人”后只需要11个人,不仅解决了招工难的压力,也使得生产效率提升了近一倍;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车间设备自动化程度,年新增产值10亿元,同时减少用工2800人,人均劳动生产率比技改前提高38%以上。
空间换地:盘活1200余亩闲置用地解决4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为了打破土地资源的“天花板”,中山提出了“空间换地”的战略,就是加快清理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鼓励企业将锌铁棚车间建成厂房,将单层厂房建成高层厂房,将商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大力发展工业地产。
据了解,中山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市级统筹、市镇联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探索以主城区组团、产业带、一区多园等模式,推动园区间土地置换和功能转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旧”成片成区域改造,积极稳妥推进锌铁棚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完善。加快发展多层工业厂房和工业大厦,向土地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
中山还对全市建设落后和产出低效的44个工业园区进行分类优化整合,统筹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改造低端厂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优质项目进驻腾出发展空间,为项目发展创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去年至今年,中山通过盘活1200多亩闲置用地成功解决了4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问题,预计项目产出可达1700多万元/亩。(王子威)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