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盛宴让世界感受春城“气质”

24.05.2016  08:16

    初夏的昆明,天高云淡,昆明中印瑜伽大会的举办,让全世界瑜伽爱好者的目光汇聚于昆明,动静皆宜,一招一式之间也推开了中印两国交流的窗。

    瑜伽与春城有着完美的契合度

    昆明,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重要通道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和与南岸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中心城市,向西南辐射“一带一路”沿线8个南亚国家,向东南联通12个东南亚国家,区位优势独特,国家明确云南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昆明与印度虽相隔上千公里,但地缘相近,是中国面向印度最邻近的省会城市,也是目前中国唯一拥有两条直通印度航线的城市,有着连绵不绝的千年交往,有着跨越喜马拉雅雪山的两国人民间的情谊。

    据史料记载,昆明与印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从云南出境,连接着亚欧地区的古老商贸通道——茶马古道,就架起中国与南亚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食盐、丝绸、茶叶源源不断进入印度,而印度的珠宝、音乐也漂洋过海传入中国。

    而2000多年后的今天,瑜伽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标志,因对心理的减压以及对生理的保健等明显作用而备受推崇,已风靡东西方,在全球健康产业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城市白领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瑜伽也在中国深受欢迎。

    瑜伽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与素有“春城”美誉的昆明有着完美的契合度。这一点在印度瑜伽大师史达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第一次来到昆明的他,彷佛有了来到印度“瑜伽首都”瑞诗凯一般的亲切感,他激动地说,昆明甚至可以作为中国的“瑜伽首都”来打造,昆明的天气非常好,很适合修炼瑜伽。

    瑜伽大会将中印友谊推向了新高度

    事实上,瑜伽在中国的流行,离不开中印文化的交流。昆明一贯重视开展与印度的友好交流: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最大城市,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这个城市因印度诗圣泰戈尔和电影《流浪者》而为中国人民所熟知。2013年,昆明与加尔各答成为中印首批缔结友好关系的城市。作为印度大使馆以及印度驻广州、上海总领事馆为庆祝“2014中印友好交往年”的一部分,第二届中印瑜伽峰会于2014年6月7日12日期间,在云南大理举行。2015年中国(昆明)国际瑜伽日成功在昆明举办。随后,根据中印两国政府的共识,中印瑜伽学院正式在云南民族大学成立,这是印度在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瑜伽学院,也是印度在其本土外建立的第一个瑜伽学院。

    此次为期4天的昆明中印瑜伽大会无疑将中印友谊推向了新的高度、更广的深度,以“与世界友好相处,春天的城市,春天的瑜伽”为主题,大会邀请印度及世界各地的五大流派18为传承者和继承人齐聚春城,汇聚当代印度瑜伽流派传承,向中国瑜伽爱好者展示了印度瑜伽的整体理念,为昆明市民和瑜伽爱好者搭建一个认识和走进瑜伽,与顶尖瑜伽大师交流对话的平台。

    但是,对于大部分瑜伽爱好者来说,究竟什么是最原汁原味的印度瑜伽,还真是未曾目睹。期间,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和体验瑜伽,还在昆明瀑布公园、翠湖公园举办各具特色的瑜伽活动,瑜伽大师还为瑜伽爱好者带来50堂100小时的最本色瑜伽课。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交流与合作是双边关系的基础、核心和关键,扩大和深化人文交流是实现互信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一点,印度驻华公使巴拉·巴斯卡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通过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中印两国的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印度与昆明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表示,瑜伽大会的举办将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服务我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目标,也将增进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了解,友谊,促进共同发展合作。

    现代版“玄奘法师”增进交流深度

    一千多年前,作为一名来自大唐的和尚,玄奘穿戈壁、越沙漠,徒步上万公里,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他都把唐朝的文化带到了西域各国和天竺地区。文化,是中国、印度两个国家永难割断的联系。

    往事越千年。而在昆明,也有着很多现代版的“玄奘法师”。

    一年前,通过全国公开遴选,任职与克里希那马查瑜伽学员的Subbu博士来到昆明,担任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员中级培训班教师,在云南生活一段时间后,她爱上了云南菜,爱上了吃米线。此外,她还欣喜地发现,云南人、昆明人很平和,很善良,虽然语言不同,沟通并不是十分顺畅,但学生还会热情地邀约自己去爬西山、游滇池,他们对印度文化也十分感兴趣。在课堂上,包括Subbu在内的印度瑜伽老师并不仅仅停留在体式、冥想、清洁法等瑜伽技艺,更是促进中印两国文化精神的交融。在这里,学员可以了解到瑜伽文化、瑜伽生理与解剖。

    学员蔡丽娟告诉记者,起初以为瑜伽就是健身、保持体形、减肥,通过老师的讲解,她知道了在印度,瑜伽就如同一日三餐一般,瑜伽修习者们,应该更重视内在的修行、修心。

    在Subbu看来,隔阂来自无知,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彼此了解。中印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印之间应该多通过瑜伽、太极文化交流,这样文化差异就会越来越小。Subbu认为,印度传统瑰宝瑜伽在中国推广越好,就越能把两国人民聚到一起,两国关系自然而然也就更近。

    43岁的刘金燕是一名瑜伽发烧友,为了参加此次瑜伽大会,她特意从丽江赶来,她告诉记者,自己从30岁开始练习瑜伽,十年间从未间断,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印度深造,如今,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在她看来,瑜伽不仅是锻炼身体的一个方法,更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希望有更多人走进瑜伽,从中获益,也希望瑜伽成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刘金燕这样说道。(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娴)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