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回归”
“你看,有机肥料到哪里,葡萄根部就长到哪里。”5月20日中午,宾川县农业局副局长朱建川钻进金牛镇的一片葡萄园里,顾不上擦一擦头上的汗珠,就用手撬开地表土层,发达的葡萄根须非常清晰。
“今年,我家的6亩葡萄比去年增收了4.8万元。”金牛镇罗官村委会村民伍建兵乐呵呵地告诉朱建川,“今年的葡萄苗齐、叶厚、晒烂的果子少、葡萄上色也早了10多天。”
走进东四居委会马家庄,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绿色。驻足三角地带仔细看,有的田里葡萄藤郁郁葱葱,有的则长得比较“寒酸”。朱建川指着不同的田块心疼地说:“亩产500元,亏本。亩产8000元,保本。亩产3万元,赚钱。”
“如果不重视耕地土壤质量,农业产业发展犹如沙漠上建大厦。”朱建川向记者介绍,为了追求快速生长和高产量,农户用肥量不断增大,加上长效经济作物连年连作等原因,导致土壤板结化突出、农作物病症多发、生产成本增大。同时,每年有大量的葡萄秸秆、玉米秸秆被农户焚烧,造成了环境的空气污染。有的农户,种植葡萄陷入了“一年栽苗,二年挂果,三年盛果,四年衰退,五年铲除”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宾川县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科技支撑、项目支持、社会参与”的思路,在全县启动了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工作。主要有5项举措:大力推广秸秆生物腐熟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解决农作物“吃饭”;推广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技术,通过以菌治菌的方法杀灭根部各类病菌,增强土壤的“活性”;推广长效经济作物套种,实现耕地间歇轮作,达到土壤的“净化”;推广“葡萄种植单幅连棚降密”技术,让土壤承载力“减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学品投入,让群众施肥更加“合理”。
在金牛镇金甸村,记者参观了宾川县的“两项创新突破”:一是秸秆专用粉碎机,有效解决了木质化高而韧性强的葡萄杆粉碎难题。二是对粉碎的秸秆采取生物腐熟技术,制作成有机肥。朱建川开心地说:“通过对400亩葡萄种植跟踪调查,使用1吨秸秆制作的有机肥后,每亩能降低成本1460元,葡萄产量增加12%,增值5000元至8000元。”
宾川县裕民秸秆专业技术合作社负责人崔国洪告诉记者,目前全县有6个秸秆粉碎、堆捂腐熟生产及发放点,“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价格”。全县已经发展会员2500多户,推广秸秆腐熟还田1.12万亩,带动群众秸秆收集还田6.8万亩。
“提升耕地土壤质量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也是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朱建川深有感触地说,只有走好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才能助推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庄俊华 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