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土地资源 建设美丽家园

25.06.2018  10:52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把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作为促进昆明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职责,严格保护耕地,耕地总量连续保持了动态平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划定取得了巨大成效;强化闲置、批而未用等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资源保障发展的力度空前,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作项目落地实施;维护群众权益积极主动,修订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有序开展,全面完成国土二调和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并不断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执法监察、依法行政、制度创新等成效明显。

围绕改革抓创新

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不断深化国土资源管理领域改革,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持续繁荣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集约利用、生态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按照中央、省委改革部署和市委2018年深化改革任务要求,继续抓好任务分工落实,建立跟踪督查制度,全面推进国土管理领域改革。

一是要对照中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和省的要求,制定相关贯彻落实办法,着力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二是按照《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精神要求,结合昆明市实际,起草了《关于做好建设项目“占优补优”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意见》(讨论稿),意见包含强化补充耕地责任、全面实施耕地提质改造、规范开展补改结合落实占补平衡工作、强化监督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该意见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三是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昆明市国土管理工作实际,我局抽取了宜良县、石林县部分地区开展了宅基地“三权分置”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四是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抓手,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关系,维护集体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工作。 

围绕红线抓保护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完善用途管制制度,强化规划管控。按照部署,及时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做好市县两级矿产资源规划的衔接。不断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已完成14个县(市、区)、117个乡镇的“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工作,设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识42497块,签订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16258份。

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相关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依法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深入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健全土地复垦制度,探索土地复垦激励机制,鼓励多形式多渠道投资参与土地复垦。 

健全奖惩机制,强化激励性保护。积极做好2017年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及耕地占补平衡考核、自检自查和整改工作,迎接国家、省级考核。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严格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挂钩,进一步调动各县(市)区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突出执法监察,强化依法保护。持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并通报问题,落实整改。切实抓好基础性预防,加快实现卫片执法向常态化转变。加快执法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协作联动,确保及时有效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防止重大违法行为发生。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强化政府主导,做到部门协作,实现齐抓共管。今年上半年共开展动态巡查2878次,出动7949人次,发现土地、矿产违法行为368宗,当场制止187起,向当地政府(管委会)或委办局报(函)告103份。

围绕盘活抓节地

利用方式转型升级

加强计划指标管理。发挥计划指标的宏观调控作用,坚持有保有控,全力保障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和环保、民生项目用地,特别是对易地扶贫搬迁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要做到应保尽保。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三年滚动编制、按年考核调整”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我市土地计划管理制度。

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合理调整用地结构,设定存量土地盘活指令性计划指标,并与年度新增计划一并下达。对批而未用面积较大的县(市)区,相应核减新增建设用地,努力构建盘活存量的“倒逼机制”。创新企业用地模式,对利用存量低效土地、荒废地开展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结合全市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和政府化债用地处置难的实际,扎实推进土地二级市场试点工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性,增强经济发展持久动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持续提升保障能力。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用地报批任务,结合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要求,提前介入,主动了解和掌握全市项目用地数量、结构、分布、时序及利用情况,对规模较大、项目成熟度不高、资金不到位等项目进行减量、剔除,统筹调配安排计划指标和报批总量,分阶段、分批、分轻重缓急、分成熟度组织实施项目报批任务。加强土地供应计划管理,突出抓好国家和省、市重点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民生项目土地供应工作,确保项目用地尽快落地。1-5月,昆明市(含滇中新区)供应土地168宗、1.61万亩,其中以划拨方式供应28宗、6670.95亩;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140宗、9471.45亩,出让价款214.73亿元。办理转让业务共20宗、560.25亩。

围绕中心抓保障

资源节约卓有成效

不断提高土地供应率。扎实开展土地市场动态巡查监管工作,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严控用地标准。各县(市)区切实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存量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力度,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提升供地率,千方百计消化和利用批而未用土地,防止出现和形成新的闲置土地。

全面落实土地二级市场试点工作。不断完善交易机制,在土地转让、出租、抵押方面进一步明确或重申交易条件等要求;建立创新运行模式,从平台建设、交易流程、交易监管、产权登记探索建立管理模式;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窗口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监测监管,强化土地市场监测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试点开展以来,2017全年转让宗数19宗,2018年1-4月转让宗数16宗、面积480.37亩、涉及金额13.36亿元,抵押56宗、面积2416.5亩、金额66.6亿元。

加强土地供应批后监管。积极完善国土、规划、建设以及公安、法院、检察院的信息动态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合执法效力,通过联合动态巡查,及时掌握出让土地开发进度和利用情况,严厉查处违反土地出让合同行为。及时建立土地出让不良记录库,限制或取消违约方受让新用地的资格。      

继续全面加强矿政管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绿色矿业”发展、“和谐矿区”建设的新机制和新模式。继续做好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矿山开采现状实地测量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山到期预警机制,组织开展矿业权人年度勘查、开采情况公示和抽查工作,探索建立矿山动态巡查机制。进一步优化矿业权年度出让计划编制、报批流程,严格落实矿业权有偿出让制度,提升矿业权管理能力。推进流域及重点保护区域全面开展采石采砂采矿关停和“五采区”治理修复工作。

围绕民生抓服务

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继续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方针、原则、制度、措施,继续充实、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检查、排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防灾方案、编制应急预案、发放“两卡一书”、安排专人监测、加强巡查等。继续加大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收取工作力度,进一步监督矿山企业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评审和组织实施工作。继续推进全市地质遗迹、地质公园保护管理工作。

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要求,对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进行压缩,自2018年6月13日起,昆明市主城区362个小区可提前实施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同时,大力推进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试点工作,在盘龙和西山不动产登记分中心开展房屋交易、税收、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试点;全面推进存量房地数据整合工作,目前基本完成房屋登记档案清点移交工作。我市自2016年6月30日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实施以来,完成了机构设置、窗口建设、人员划转、业务流程再造,优化登记服务等重点工作。

精准助力脱贫攻坚。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走访、实地检查,深入基层调研,获取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第一手资料,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2018年市国土局结对帮扶挂钩联系两区、寻甸县和石林县5个贫困村共357户建档立卡户,全局217名干部职工全员参加了结对帮扶,并选派了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同时结合国土实际开展行业扶贫,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将中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资金3113万元优先安排在贫困地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避险搬迁项目计划资金4200万元优先保证贫困地区需要。(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