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故事汇·西双版纳

30.04.2015  12:05

 

一直以来,勤劳善良的西双版纳州各族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自觉培养并践行良好的生态价值观,与热带雨林和谐共处,社会各界同心同德,演绎了许多保护生态环境的动人故事。

村民义务守护国有林

勐海镇勐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糯是个性情爽快的傣族汉子,他讲起带领村民写申请要求承包管护3万亩国有林的事颇感自豪。

位于勐翁村委会的国有林1号林区和3号林区面积共3万亩,是勐翁村18个村民小组共4900人的水源林。前几年,因林业部门管理人员有限,有些管护工作难以到位,偷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岩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岩糯说,如果管不好水源林,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就没有水用,就无法生活。为避免出现问题,岩糯和村民一起,强烈要求对水源林实行承包管理,并向勐海县林业局递交了书面申请书。

勐翁村民的积极呼吁,得到勐海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一项国有林森林管护承包试点工作由此展开。

2013年1月,勐海县林业局与勐翁村委会在调研协商后,签订了勐翁片区国有森林管护协议,在勐翁村委会成立了森林管护站,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管护站站长,并成立了由20名村民参与的义务巡护队,形成以村民管护为主的管理模式。县林业局还派出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护林防火等相关知识培训。

记者在一份护林承诺书上看到,如发生盗伐林木,按照村规民约处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对买卖双方分别按每方1000元、2000元、3000元处罚,同时没收木材;如发现毁林开垦,按照每亩5000元罚款。

在防火特险期,巡护队员不准请假,要人人坚守岗位。清明节和傣历年前,管护人员必须到各自的管护区,深入村寨进行广播宣传,组织村民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议。

森林管护站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次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纪人员35名,依法查处拉运偷砍滥伐木材的手扶拖拉机等7辆。

勐海镇副镇长岩温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勐翁村片区国有林由政府监管转变为村民监管,这种承包管理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勐翁山更绿、水更清正在变成现实。

治污项目受阻宗教人士相助

在傣族村寨,村规民约修改、重大事项研究等,都是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各级政府因势利导,把寺庙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宣传教育基地,使一些在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宗教人士的帮助下得到妥善解决。

2012年,勐海县勐混镇推进“两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设遇到难题。镇政府建设集镇污水处理湿地需在集镇附近征地7余亩,因赔偿标准难以达成协议,工程无法按期进行。此外,镇政府在某村子竜山附近建设垃圾中转站项目的计划,也因村民认为破坏当地风水被一直阻拦。因征地问题没有处理好,勐混镇当年“两污”建设项目的申报没有获得成功。

勐混镇副镇长岩温扁上任伊始就遇到这样久拖未决的棘手问题。身为傣族的岩温扁曾在寺庙里一边读书一边当和尚长达13年,对傣族信仰佛教、敬畏和保护自然的传统文化了然于心。他和镇长商议请大佛爷出面帮助协调处理“两污”建设遇到的征地难题。

2013年年初,在与大佛爷坦诚沟通后,勐混镇政府召集项目所在地的老人、宗教人士一起座谈,给大家讲清项目建设在推进全镇环境保护和创建生态乡镇工作中的重要性,介绍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当地赔偿标准,请宗教人士帮忙做好村民共建共享的思想工作。

在宗教人士的帮助下,涉及征地的村民思想发生较大转变,很快与镇政府达成共识,“两污”项目相关征地手续不到一个月就顺利完成。2013年,勐混镇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2014年9月,勐混镇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勐混镇的宗教人士还在当地推进珍贵树种栽植中带了好头。寺庙周边种上紫檀、黄花梨等树木后,村民纷纷效仿,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山上茶园,珍贵树种幼苗随处可见。2014年,全镇种植珍贵树种2.7万亩共47.97万株,完成勐海县政府下达任务的360%。截至目前,勐混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7.82%。

千年茶树枯死不能移

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的贺开古茶山,植被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这里有1.62万余亩共200多万株树龄在200年~1400年的栽培型古茶树,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密度最高、保护最完好的古茶园。

茶山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享有万亩古茶园、千年古茶树、百岁采茶人美誉的贺开古茶山,既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给保护这些古茶资源带来不少现实难题。

为保护古茶原料的纯正性和古茶品质,贺开村委会根据村规民约,在得到勐混镇政府批准后,在上山主要道路上进行了保护性设卡。记者前往贺开古茶山途中,就被要求停车检查有无携带茶叶鲜叶、毛茶进入的情况。

保护古树茶叶如此有力,保护古茶树又是如何作为?走进薄雾飘荡的曼迈自然村山顶茶园,一块挂在木门左侧的贺开古茶园保护与培训站的牌子十分醒目。在一株编号为“西双版纳州海177号”的古茶树上,一对拉祜族中年男女正在采摘茶叶。就在旁边几米处,一株古茶树已经枯死,光秃秃的树枝上系着几条随风飘动的红丝带。

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将枯死古茶树移走时,勐混镇环保所所长赵冰华说,这是过度采摘古茶树叶的反面教材,留下来警醒村民,只有保护好古茶树、合理采摘,才有取之不尽的新鲜茶叶。

近年来,勐混镇环保所每年到各村寨开展两次宣传,教育引导村民防治病虫害、不乱砍树枝催生新芽、科学采摘养护古茶树。当地村民怕农家肥来源有问题难以保证茶叶品质,宁愿不施肥少赚钱也要保持原生态。

赵冰华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故事,在曼弄老寨村民小组,一位外地承包商未经茶农允许给古茶树施了农家肥,被发现后遭到罚款3万元、停止采摘一年茶叶、挖走肥料的重罚。

如今,保护古茶树已成为勐海县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良好的古茶资源也为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增强了后劲。

曼迈自然村村民扎师家有1000多株古茶树,2014年卖茶叶收入20多万元,他当年就花30多万元盖了新房。

记者看到,布朗山乡吉良村委会爬亮村民小组村民扎嘎一家已入住一栋新建的拉祜族木楼。吉良村委会副主任岩恩约投资60万元新建的布朗族楼房已装修完毕。

记者采访当天,时逢布朗族过桑康节,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村民个个喜笑颜开。大家都说,只要精心保护好古茶树,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后,青山拥抱的云南省勐海县勐海镇勐翁村委会曼兴村民小组变得更加美丽迷人。图为曼兴村全景。 蒋朝晖摄

本期故事由蒋朝晖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