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把握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
编者按: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我院全体党员干部在院19楼报告厅集中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实况。会后院门户网站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采访了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国忠教授。
专访现场图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动员、总部署、总推动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 我院按时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式,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您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理念最打动您?
王国忠: 在院里收看完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盛况后,我回到家中又听了两次党的十九大报告,现在还在仔细研读报告。我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至少要学习10遍以上才能理解其要义,正如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反复学习,我最大的感受是,报告讲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一针见血,讲目标掷地有声、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亮点纷呈,听后令人备受鼓舞。这份报告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动员、总部署、总推动,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正确理解“新时代”的思想内涵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 怎样理解“新时代”?
王国忠: 要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首先要深刻理解“三个意味”和“五个定位”,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正在焕发而且还将继续焕发强大的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正确的。其次要深刻理解新时代的“五大定位”:一、新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二、新时代是一个建成小康、建设强国的时代;三、新时代是一个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新时代是一个伟大复兴、筑梦圆梦的时代;五、新时代是一个走近中心、奉献人类的时代!
十九大报告富有特色、亮点纷呈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 与以往党代会报告相比,十九大的报告有什么新的特点?
王国忠: 概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有五个重要特点:一是“新”。在报告里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新提法、新理念、新目标、新方略、新要求、新判断,其中包括“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等新的表述;二是“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做了精辟地论述、精彩地阐释、精准地部署,既总结过去取得的成绩,又讲到现在存在的问题,既讲到我们面临的光明前景,又讲到面临的巨大挑战;三是“实”。报告讲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四是“长”。三万二千余字的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内容涵盖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方面的内容;五是“亮”。200多分钟的开幕式直播,会场共响起了71次掌声,每一次掌声响起的地方都有亮点,每一次掌声背后都是代表对报告的充分肯定。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您怎么看待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王国忠: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表述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科学,当然也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这说明一方面我们国家现在已经不再一穷二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得到很大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够平衡、不够充分,区域、城乡、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地方发展还不够好,有些方面发展还不够充分,这些却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谱写好哲学社会科学新篇章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 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王国忠: 云南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好十九大报告精神,要学得更早、更细、更深,而且要结合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在认真学习领会的基础上,要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提出我们自己的思路,提出我们自己的方案,拿出我们自己的举措,把党的十九大报告各项精神落到实处,努力谱写好当代云南哲学社会科学新篇章,为云南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访谈人: 念鹏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
访谈时间: 2017年10月19日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原创首发,转载须注明出处。
来源/作者:信息中心/念鹏帆 责任编辑:念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