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玉龙县成片玉米种田只见苞苞不见籽(图)
成片玉米田只见苞苞不见籽
●玉龙种农:
这是怎么回事,谁能给我个说法?
●当地政府:
将进行实地调查,协调公司、合作社及受灾户进行协商,解决种农顾虑
“向上反映一个月过去了,乡政府和负责制种机构仍没有作出任何实质性结论。”10月22日,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大具乡峨嵋址村民向晚报记者反映,部分村社农户今年在苞谷种制种过程中怀疑因“花期不遇”造成大面积减产,仅峨嵋址下村就约有400亩面积绝收,损失惨重。“很快就是小麦播种的时间了,但种田无法收回,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影响到下季的小麦。”村民很担心。对此,村民于今年9月23日以书面形式向乡政府提出请求,帮助村民上报相关负责制种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及时调查和确认绝收原因,并给村民一个说法。
目前,种田大面积减产绝收的状况已引起玉龙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农业局种子站和大具乡目前组织涉及村社负责人,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将进村入户,认真核实情况,从种农稳定和种业持续发展的高度,妥善协调解决种田减产给种农带来的担忧。
现场 玉米种田绿得让人担心
“帮我家看看,这样的情况我们去哪里说。”24日,记者来到玉龙雪山脚下的大具坝子。这里海拔高差较大,大具乡峨嵋址村就在通往大具坝子的盘山公路边,玉米种田邻近村户和公路,今年5月中旬即开始播种的玉米种田,现在依然是一片绿色。
记者在路边的种田里看到,这些种田玉米秆上远远看着似乎是背着苞,但把苞一撕开,露出的是极少的玉米,有的甚至一粒玉米籽也没有。村民介绍,坝子里其他种田在一个月前就收种子了,但他们的种田到现在仍然还是绿的,有的田块减产现象十分严重。
大具乡自2000年以来,坚持“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思路,不断推广玉米制种产业。2012年,全乡制种面积达8000亩,群众收入1000万元,亩产值3000到4000元。一位村社负责人分析说,大具乡制种的村社较多,通过制种老百姓也增加了经济收入,即使出现特殊情况下发生减产、损失情况,制种公司也给予过相应的赔偿。今年村上与另外一家外来制种公司合作,公司并没有直接与村民签订合同,只是给过村上一份“承诺书”,公司与农户的中间环节主要靠当地的种子合作社运作。由于制种过程中,公司方和村民方没有直接的书面合同,目前,减产或绝收面积较大,大多村民都在怀疑是“花期不遇”造成。大批制种村民一旦出现严重损失后,由于公司和农户间没有签订过书面合约,种农维权过程缺少有效的法律支撑。但公司留给村社的《承诺书》在条款中又非常明确:“若公司技术指导失误,造成的花期不遇由公司负责。”
分析 不排除海拔种植时间等因素
“县种子站之前并没有接到过相关该村种田减产绝收方面的反映或报告。”玉龙县种子站负责人说。24日,县种子站3名技术员赶到大具乡,对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和分析。
种子站负责人向记者分析介绍,峨嵋址村地处大具乡半坡区位,与坝区的海拔高差不到200米,气候温度也会因海拔差异而出现不同。坝区种田不但未发生有大面积减产的差异,且发现比前些年的种子收成状况还可观。另外,峨嵋址村玉米制种过程中,母本与父本之间的“错期”时间在10天,一般是正常的,花粉应当是足够的。不过,该村水源环境是个问题。大具乡是一个缺水乡镇,供水状况是否影响种子发育期,还有待最终确定。对此,县种子站将责成种业公司对未成熟部分的后续问题的解决,必须再次作出承诺,对种农负责。
应对 乡政府将进行实地调查
大具乡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今年9月27日,20余名村民反映称:峨嵋址村社制种花粉不足导致600亩制种颗粒无收,请求乡内予以协调解决。大具乡对今年制种产业展开了初步调查。据了解,今年全乡制种约5000亩,其中头台村委会高寨村及培良村委会大坝子村由广大公司制种,其余制种村社皆由天丰公司制种,两家公司在各自制种基地都是单一品种。“今年制种产业在发展模式上较去往年不同,公司在制种前未和农户签订一户一份的合同,而是与村集体为单位签订承诺书,也从未和乡政府衔接。”乡政府表示。
“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抱因公司与群众制种前未跟乡内衔接为由采取不予理会的工作态度,产生与政府无关的言行。”10月23日晚,玉龙县大具乡党委乡政府,针对种农反映,再次寻找原因,拟订解决方案。
工作人员介绍,9月28日,在对制种产业情况的调查了解过程中,要求公司派技术员到受灾的村社进行实地查勘,公司回复称已全权委托由合作社进行实地调查、统计。据合作社负责人称群众上访反映减产面积仅为60亩,峨嵋址全部制种面积为1000亩,其余制种面积长势平稳、收成较好,不存在种子出现问题。
乡政府将针对受灾村组进村实地调查,调查处理过程中将积极对公司、合作社及受灾户提供协商平台,争取在平稳度过收购期后促成双方在都能接受的范围内将问题解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