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献言献策如何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两会代表献言献策如何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阜宁县地处苏北地区,但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已经尝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甜头’。比如去年我们风电装备产业增长了102%、光伏产业增长了62%。‘十三五’时期,我们还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认识上继续深化、措施上更加细化,从而提高我们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的集体采访中,当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委书记顾云岭在回答中国质量报记者的提问,谈及供给体系质量提高的好处时,引来现场人大代表和媒体的一致称赞。
如果要评选今年两会热词的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肯定榜上有名。自从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这个新理念之后,供给侧改革就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举措和热点词汇,一直延续到今年的两会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36页,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就占了3页半。这充分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重要创新和战略部署。”正如顾云岭所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企业界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好这盘“棋”。
“我觉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新亮点就是结构性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举措就是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用总理的话讲,就是要做减法,同时要做加法,比如说我们做减法就是‘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都是三个方面的存量调整,要做减法。同时,也要做加法,比如说补短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
代表们纷纷认为,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主要就是要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加有效供给,需要在供给质量上做加法;减少无效供给,需要在供给数量上做减法。一加一减之间,完成整个供给体系质量的提升,实现改革的目标。
许多人对“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认知,或许来自于总理关于“圆珠笔头”的一个问题。1月4日,李克强总理参加了关于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李克强表示:“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圆珠笔之问”的背后,反映出了我国在高端供给、高品质产品供给方面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需要重点在“质量”上做“加法”的原因所在。“春节期间,我在日本街道看到,全部是中国人在购物,在韩国、美国、欧洲也是这种情况,我们为什么要到全球去买,本质上还是供给的质量不够好。所以我提倡新国货运动,提升国货的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说。
华为集团“掌门人”任正非曾表示,供给侧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许多人大代表同样认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提升产品质量。“供给侧改革,你不要想复杂了,它的中心就是提升质量,让产品有市场竞争力。”3月6日,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对另一位人大代表如此说道。
针对供给侧改革之下怎么提升供应端的质量和效率,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提出要推进制造业“精品工程”,精品工程主要围绕精准企划、精湛研发、精益制造、精品品质和精诚服务5个维度。“通过这5个维度来提高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她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丽芬则建议,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
通过法律的形式,为供给侧改革和中国制造业提升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成为许多人大代表们的共识和共同建议。今年两会上,新疆代表团以及许多人大代表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议案建议:制定《质量促进法》。
“《质量促进法》将是一部规范政府、企业、质量技术机构、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等社会主体质量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法,通过实施质量激励等促进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全民质量意识,进而提高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等的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欣意集团董事长于贵良说。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同样希望通过立法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他建议制定《国家制造业促进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钢价连跌4年,现在一斤钢连一块钱都卖不到,我们生产一吨钢亏损33.8元。”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钢铁公司董事长陈代富直言,严重过剩产能造成的“虚胖”亟待“瘦身”。
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除了提升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之外,去产能是重要任务,它需要在供给侧做好“减法”。运用质量、标准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一直是总理和国务院强调部署的重要工作,从去年的一系列国务院常务会议到今年两会,总理一直都在强调“量”上做“减法”的工具与手段。“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应该标本兼治、有序退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建议,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倒逼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环保、能效、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执法,依法依规来倒逼“僵尸企业”加快退出。
“‘十二五’期间,江苏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通过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提升了江苏产业的竞争力,使得更多的要素资源得到更好的发挥,也为江苏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开拓了新的空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表示,“僵尸企业”的处理是去产能的重要工作,可以通过标准约束,使一些落后低效产能被淘汰。
“供给侧改革如果不把质量镶嵌到改革中去,改革目标有可能是投机性、暂时性、应对性的,一旦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回到不讲质量的老路上去。”全国人大代表、新疆质监局局长刘新胜呼吁,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爬坡奋进的过程,一定要做好“加法”与“减法”,始终坚持质量和效率为中心,最终实现改革的目标。《中国质量报》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转载地址: http://www.cqn.com.cn/news/zgzlb/diyi/112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