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古城的一道绿色屏障
狮子山景区位于丽江古城中心,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山体宛若一头睡卧的狮子而得名。古城建筑群依山就势环绕在狮子山山脚,狮子山景区万古楼是观赏丽江古城全景的绝佳去处。登楼北望神奇美丽的玉龙雪山,东俯小桥流水的丽江古城,西瞰多姿多彩的丽江新城,南眺纳西村落田园风光。
狮子山景区占地23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丽江古城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往北挡住了西北的寒流,往东南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加之山上众多的树木,使丽江古城占尽地利之便,冬暖夏凉,是名副其实的丽江古城的“天然氧吧”。
狮子山海拔约2500米,与古城的相对高差仅80米左右,因此狮子山是观赏丽江古城全景的制高点,也是了解丽江古城历史文脉的重要景点,狮子山文昌宫、嵌雪楼等都是历代丽江文人吟诗作对,雅乐聚颂的场所,与丽江古城的文化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文献记载:狮子山(黄山)最早的宗教建筑为唐朝昭宗年间(公元889-904),距今约千余年前的祭神坛,名“普得坛”。乾隆《丽江府志略》记载:“普得坛,在城西黄山上,每岁正月,大研、白马剌沙、剌缥四里民众祭神处,唐昭宗时建”。从唐代历宋元明清,狮子山(黄山)古建筑先后有清代所建的“丹凤楼”(后毁于兵火);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迁建和重建的狮子山文昌宫以及近代木氏土司接风楼等古建筑群,其遗址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印记,是追寻丽江古城历史文脉,发思古之幽的美景所在。
1996年丽江“2·3”大地震后,丽江古城于1997年申遗成功。古城恢复重建,在狮子山上修建了万古楼。万古楼蕴含了丰富的纳西族文化,整座楼为全木斗拱式建筑,其规模堪称中国木结构建筑第一楼。楼高33米、五层,代表了当时丽江33万民众乐观向上的精神,楼门上的匾是用东巴象形文字书写的,意思是“千年万代楼”,纳西语音读为:“读车把惹搓”。近年来,在万古楼先后承办了著名油画家佟翔天老师的《丽江情》油画作品展和丽江古城楹联征集大赛颁奖仪式及获奖作品展,给游客和丽江人民带来文化艺术享受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古城的文化内涵,弘扬了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巩固和提升了古城文化旅游品牌。我国著名楹联艺术家叶子彤先生曾为万古楼撰联:“一柱擎天,双狮寄傲,曲槛横云开气象,长歌八百载古城,且来寻斜巷叠庐,画桥流水;万龙积势,六宇探幽,层檐衔日感沧桑,遥望十三峰雪岳,更添得晴烟夜月,梦雨飞霞。”
近年来,在古城保护管理局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景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着眼长远,认真落实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和管理规划,改造和增建了能体现狮子山景区特色的景点,以5A景区的服务标准、管理及配合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增加狮子山景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狮子山景区还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国旅游日、中国文化古迹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春节等重要纪念日和重大节日为契机,在活动当天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同时,在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景点接待能力的同时,为有效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景区的旅游安全,景区加强了日常的巡护工作,并在景区内设置警示牌和指示牌等防护设施,以中英文和东巴文字,人性化的提示有效防范了各种事故的发生,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创造了更加优美、方便、实惠的旅游环境。(丽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