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感受“巴铁”温度
中国网友喜欢管巴基斯坦叫“巴铁”,就是说咱们关系好得像“铁哥们”。而不到巴基斯坦,人们不太可能真切地感受“巴铁”到底有多“铁”。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组在巴基斯坦采访时体验了真正的“巴铁”——从踏上巴基斯坦第一站拉合尔转机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了“巴铁”的温度。
“Chinese?”巴基斯坦拉合尔机场边境海关的官员一见我们便开口询问。
“Yes!”
“你好!We are friends!”边检官员听闻之后,立刻用半中文半英文的方式向我们问好。
入关需要填写的表格上,除了英文竟然还有笔法稍显稚嫩的汉字,异国他乡见到祖国的文字,亲切感立马涌上心头。边检官再次主动询问我们是否填好表格,在他的帮助下,我们等待片刻就办好了入境手续。
从拉合尔入境后,我们需要从国际转入国内入境。中转过程中不管是持枪护卫、还是机场工作人员,只要见到我们,都会面露发自内心的热情笑容。航班延误,他们会及时告知我们,因需要写稿发稿,电脑电源又马上没电,一位工作人员又亲自带我们去插座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更让我们没有意料到的是,当地时间晚上11时抵达伊斯兰堡机场时,采访组又受到了巴基斯坦《每日邮报》首席记者阿什加·巴里·穆巴拉克(Asghar Ali Mubarak)热情的接待。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话,他们便一拥而上,用鲜花和微笑迎接我们。
他的两个小侄女分别身着巴基斯坦传统服饰和中式服装,一人手捧一束玫瑰,得知采访团有一位女记者,他们还特意准备了一只可爱的小熊。
尽管不是什么高规格的代表团,但简单而又隆重的接机仪式让采访组在异国他乡感受着“巴铁”滚烫的热情。尽管经过8个多小时的候机、转机和飞行时间,略微有些疲惫的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让我们更为意外的是,伊斯兰堡警察局还专门派出一辆警车和四名警察沿途护卫我们驱车直往酒店。
“在巴基斯坦,只有中国朋友才能得到这种贵客般的待遇。” 阿什加·巴里·穆巴拉克告诉我们,巴基斯坦政府对所有来巴访问的政务、新闻代表团以及来巴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个人,都实行免费武装护卫。
“我的一位朋友中文说得很好,我只会说一点,我们是朋友。”甚至在酒店,服务员也十分友好。
一天采访下来,十分暖心。在巴基斯坦,兄弟情谊是全方位的、全民的、真诚的,无论军民、无论老幼男女、无论高官、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几乎都有浓浓的中国情结。
在伊斯兰堡大街上,当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每一个巴基斯坦人的脸上露出友好的表情。所有这些,在巴基斯坦人那里只有一个注解:“巴基斯坦和中国是兄弟”、“中国是巴基斯坦最亲密的朋友”。
正如巴基斯坦广播电台台长伊姆拉·加得兹(Imran Gardezi)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所说,作为两个传统友好国家,中巴友谊可谓“比山高、比海深、比钢铁还牢固”。
全媒体记者 杨之辉 王雪飞 连惠玲 祖红兵 张彤 发自伊斯兰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