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三尺讲台,书写精彩人生
近日,云南一批优秀教师获得了全国性荣誉称号,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撷取6位老师的故事,向读者呈现他们的敬业与奉献之美
美编 张维麟 画
熊照才:甘为人梯始终如一
2015年,熊照才获教育部、人民日报等联合表彰的10名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老百姓议论哪家娃娃学习成绩差,就是说哪个老师教得不好。但教学生就像栽玉米一样,收成也有好坏,我当好一个尽责的‘农民’就问心无愧了。”朴实的话语,正是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上弄小学苗族教师熊照才从教30余年来的真实写照。
上弄小学地处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苗岭山寨,普及9年义务教育,谈何容易。当地孩子失学率高,熊照才经常孤身一人翻山越岭,深入学生家中,和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宣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在取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后,积极加以引导,说服家长送子女入学。他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孩子和年迈的爷爷生活。家长说,孩子念到三年级就不用再读了。“一定要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走出大山。”抱着这样的决心,他多次到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打电话给学生父母,耐心劝说。在他的努力下,这名学生又重新走回课堂。以真情换真心,上弄小学学校片区学生巩固率每年都达到100%。
由于交通闭塞,村民们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几乎不会说汉语。很多时候,为了教会学生一个简单的词语或是很平常的一句话,要反复强调很多遍。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身心疲惫。但熊照才从不灰心,久而久之,逐渐摸索了一套独特的“双语”教学方法,并在全县全面推广。
农加贵:守护大山特殊群落
2015年,农加贵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教育部办公厅联合表彰为 10名“全国师德楷模”之一,同时被授予 “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落松地”,这看似寻常的地名其实曾经很不平常。1957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在坝汪村的这个山谷里建立了一个集中医治麻风病的点,直到1986年这个地方仍然没有学校。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就学成了最大的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因家庭贫困读到高二就辍学在家务农的农加贵,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进入到这个“点”当起了代课教师。
1986年9月1日,小学正式开学上课,农加贵开始了老师生涯。从1986年至今,他一直坚守、耕耘在这个特殊的小学,共招收10个教学班(每3年招生一次)101名学生,送走小学毕业生8届共96人。28年多来,他从当初的犹豫、害怕、恐惧,到后来的喜欢、热爱、感动,再到舍不得、离不开、放不下,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现在,他既是学校2个年级13名学生的老师,也是这些孩子的心理辅导师、保姆、炊事员……如今,“落松地”已远离了传染病,孩子们在农加贵的悉心教育下,走出了这个曾被人们歧视和充满恐惧的小山村,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