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全面提升基层傣中医药服务能力
西双版纳州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全力打造健康养生产业,全面提升各族群众工作、生活、休闲、康体的幸福指数。西双版纳州突出傣医中医传统特色,紧抓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和傣医中医药发展新机遇,解放思想,统一思路,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傣医中医药服务能力。截至2014年底,全州34个乡镇卫生院中,有32个能提供傣医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94%,与2013年比增加28家;全州6个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能提供傣医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能提供傣医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240家,与2013年比增加100家,同比增加41.7%,覆盖率达到28%。为打造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健康养生产业迈出了一步。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抓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高位推进
一是深入调研、制订规范。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重,人员编制不足,经费困难的基本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傣医药服务的发展,为广大群众就近提供傣医药服务,结合卫生工作要求,深入调研,确定工作的重点,制定了符合县市卫生局、乡镇卫生院实际的《西双版纳州基层中医傣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实施方案》、《西双版州卫生局关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傣医药综合服务区域建设工作要求的通知》,《基层常见病傣医药服务规范》,量化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实现路径和考核标准,统一了工作目标和方法,统一了服务技术标准和要求。
二是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关于中医(民族医)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求,整合资源。召开工作会,明确了以提升全州基层医疗机构傣医中医药服务覆盖面为核心,把涉及傣医中医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傣医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四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整合,统一推进实施,制订了统一的工作目标、实现路径、考核标准、督导要求。
三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州、县两级均成立了傣医中医药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州、县、乡各级分别签订了《基层傣医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及中医治未病工作责任目标书》。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与全州卫生工作一并动员,一并部署、分级管理,层层推进;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四是整合州内傣医中医药科研、生产、销售、医疗等各环节各机构的资源,将州傣医医院、各综合医院中医科、各县中医院、各药品生产企业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推进傣医中医药的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傣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为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完善人才培养途径,初步建立了包括国民教育、委托培训、跟师带徒、科技创新人才、继续医学教育、出国培养和国内进修等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傣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学科带头人、专业科研人才培养、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治未病”理念宣教力度。开展有效培训。开展了30名为期一年的傣医骨干培训,完成100名乡村医师能西会中人员培训,开展傣医学实习生傣医适宜技术培训42人,多批次的由傣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的傣医药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能过“请上来,走下去”的培训,迅速提高了基层傣医药工作人员适宜技术的实践技能水平,基本达到了能独立开展傣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的要求。
二是加强人才引进招录。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招聘中,三县市各个基层医疗机构均预留1—2名人员编制,专门用于傣医中医药人员的招聘和引进,人员编制已满的也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用临聘等方式吸引人才开展傣医中医药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州基层医疗机构共引进傣医中医药大专以上毕业生68人,为历年来最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的省上下达的10名“特岗医生”招聘名额中,专门拿出3个名额用于傣医中医资质的医生。基层傣医药技术人员得到极大充实,有力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傣医中医药工作发展。
三、加强宣传、督导落实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及发放宣传材料、制作板报墙报或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使城乡居民了解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免费政策。
二是强化督导、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督导方案、细则、评分表等要求和标准,由州卫生局领导带队,由州、县专家为主,逐一到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实地督导指导。每到一处,均召开现场中医傣医药推进工作交流会议,传达中医傣医药工作的相关要求,听取各单位中医傣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进展情况及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现场讨论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解决能克服的困难出谋划策,化解了院领导、技术人员畏难情绪,理清了工作思路,激发了内在动力。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西双版纳州 发布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