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墙"降落昆明的第22天 谁来给它多舛的命途引个路
延安医院边上的爱心墙 记者马闪山/摄
装点一面墙,再挂上一些钩子,鼓励人们随时拿出自己的闲置旧衣,或者随意取走自己所需。这种“国际化”的街头捐助方式,来到昆明时曾几度“火爆“朋友圈,如今20余天过去,它是何光景?今天,在此轮寒潮天气到达顶峰之际,记者再次对几面在寒冷中传递温暖的“爱心墙”做了回访。
爱心墙受“冷落”,2个小时仅有2件衣服被取走
“把不穿的衣服挂在墙上,让需要的人将它取走。”2月4日(立春),东风巷、明通巷、火车北站隧道出现爱心墙的消息,席卷昆明众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虽说此后不到10天的时间,曾传出火车北站隧道口的“爱心墙”将被取缔的消息,但第二天辖区街道办马上用增设“爱心桶”的实际行动证明,这只是谣传。这可是好事儿呀,咱昆明也效仿伊朗制作“爱心墙”,不是跟国际化又靠近了一步嘛。
然而,今天记者前去回访后发现,和前几天挂满衣服相比,明通巷、东风巷的“爱心墙”,似乎显得冷清了不少。30个挂钩上,仅挂有8、9件衣物,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虽然路过的居民不时也会上前翻看墙上的衣物,但拿走的并不多。记者在现场蹲守的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仅有一件毛衣和一条裤子被取走了,送衣物来挂的市民也只看到一个。
中午1点30分左右,明通巷“爱心墙”上挂的衣物一共是8件(2条裤子、6件衣服),8件衣物半个小时的时间未曾有人去取。2点整,明通巷隔壁的东风巷,“爱心墙”上挂有9件衣物(2条裤子、7件衣服),半个小时依然未有人去取。不过,当记者再次回到明通巷的时候,发现墙上的一件毛衣已经被取走。
下午3点多的时候,40多岁的谢女士拿着一件青草绿的针织衫和一件红色的卫衣挂到了东风巷的“爱心墙”上。她说,这两件衣服都是自己以前穿的,洗好放在家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恰巧赶上寒潮天气,就把它们拿出来挂到墙上去,让有需要的人来取走,也算是献了一份爱心。“这两件衣服都是我穿的,现在不要了,放在家里也是浪费了,拿出来还能物尽其用。”
谢女士虽然一直以来都是个十分热心公益的人,而且家也是住在附近,但因家里不得空,昨天还是第一次拿衣服出来挂。拿出来之前她也是经过检查的,大概是7成新还可以穿,旧的、破的也不好意思拿出来。昨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就看到,有个老人来把墙上挂的衣服拿走了,她心想寒冷的天大家的需求肯定也更大,所以下午就抽空特地送衣服过来。
记者李垚垚/摄
流浪人员碍于面子,对看中的裤子“忍痛割爱”
还记得,10天前,记者前去现场时,不仅两面“爱心墙”30个挂钩上挂满了衣服,地上还堆放了许多挂不下的。为何10天的时间,变化进入此之大?“这也很正常嘛,前一段时间大家觉得新鲜,自然参与程度就会高,现在家里多余的衣服也挂得差不多了,自然参与程度就会减小。拿衣服的当然是要到晚上才会出来啦,白天大家都好面子。”东风巷“爱心墙”附近开服装店的余女士说。
随后,记者去到了火车北站隧道口处的“爱心墙”,发现这里墙上挂的衣服和“爱心桶”里装的衣服比前一段时间要多一些,但前来取衣服的人却不太多。尽管如此,记者伸手翻看 后,发现在车流量比较大、灰尘也很多的火车北站隧道里的这些衣服,并未积有灰尘,许多都还像是新的一样。“只要没人在,随时都有人来拿的,还有人送米过来,很快就被拿走了。”附近的环卫工告诉记者。
临近傍晚,天空中的雨越下越大,温度一路下滑。火车北站隧道口处的一个流浪人员,抱了抱双臂去到“爱心桶”旁翻了翻,一条灰色的棉裤被他看上了;不过,他咧开嘴笑了笑后,放下棉裤朝着自己平时睡觉的床铺走去了。天很冷,为什么不拿?流浪人员听到这个问题后,有些腼腆的说道:“等一下来拿,现在人多,人少的时候我再来。”
继明通巷、东风巷、火车北站隧道“爱心墙”之后,延安医院JCI美容医院不久前也在该院的宣传栏处设立了爱心墙。昨天记者去到现场时,墙上还挂也有9件衣物,但这9件衣物的命运也跟其它几处“爱心墙”上挂的衣服差不多,路过的人都会上前翻看,但拿衣服的人却没看到。
记者李垚垚/摄
寒冷中传递温暖的“爱心墙”,如何不被“玩坏”?
“爱心墙”刚刚落地昆明时,朋友圈一度被刷屏,捐衣服、拿衣物……市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但一个月不到,就似乎出现了萧条的模样,确实令人唏嘘不已。不过,不管是“爱心墙”也好,居委会门口设置的橱子也好,都是市民献爱心的一种方式,应该怎样做才会让它更加持久的发展下去?
盘龙区拓东街道办事处明通巷社区居委会副书记张小莉表示,其实大家对“爱心墙”的热情并未消减,这两天墙上挂的衣服少了,主要是前几天居委会工作人员对大家送来的衣服做了清理,一些薄的衣物都被收起来了。而且这两天天气比较冷,很多人都懒得出门,来挂衣服的自然也减少了一些。社区今天打算去买雨帘,来挂在墙上,防止雨水溅到衣服上,前几天请人做的温馨提示牌也做好,今天就会挂出来。“社区对‘爱心墙’也是比较重视的,会长期持久的发展下去,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多给我们提建议、意见。”
苗圃行动云南办事处主任、资深公益人士邓恒凌建议,“爱心墙”要在昆明持久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现在主要是居委会在做检查、清理工作,难免会有疏漏,而且工作量也很大,社区可以招募一批志愿者,来参与共同参与管理“爱心墙”,既给爱心人士搭建献爱心的平台,又减轻居委会负担,还能提高管理质量。“需要的人不好意思去拿,确实很难解决,因为目前国内的公益氛围还没发跟国外相比,社区可以组织将衣服送到需要的居民家中。”
不过,昆明之美网络慈善发起人顾中国认为,设立“爱心墙”是好事儿,但这很大程度上只是彰显了爱心人士的爱心,流浪人员不见得就需要,而且目前国内的公益素养还达不到有需要就去取的这种爱心理念。“以前没有‘爱心墙’的时候他们也能按照规律找到衣服穿,现在有了爱心墙他们自己去拿反而觉得伤自尊。他们更需要大家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 (都市时报 记者李垚垚)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