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滇池水质改善: 一泓滇池 清波荡漾

23.07.2018  10:41

7月21日,“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中央媒体昆明市集中采访活动在昆明举办。7月2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3版要闻版刊登文章《昆明将治污目标精确到每条河道沟渠  一泓滇池  清波荡漾》,报道近年来滇池水质持续改善,滇池治理取得的明显成效。报道全文如下:

滇池东岸,一片中山杉遮天蔽日。这些中山杉挺立的地方,是捞鱼河湿地。入滇池河道汇入的河水经过林间曲折迂回的人工小水系,进一步净化,才会缓缓淌入滇池。

河水看着清,其实是劣Ⅴ类,湖水看着有点绿,但却属于Ⅴ类或Ⅳ类;河水流过湿地的过程,也是水生植物吸收超量氮磷的过程。”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环保局局长杨福顺说。

1200万年前陷落形成的滇池,经螳螂川最终缓缓汇入金沙江。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这颗高原明珠曾因频发蓝藻成为昆明的“城市伤疤”。近年来,昆明市投入数百亿元治理滇池,曾经“老鼠湖面跑”的滇池,如今不少水域已经能看到湖底。

2016年,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均由劣Ⅴ类提升为Ⅴ类,20多年来首次摘掉“”的帽子。数据上看,滇池水质在不断改善,可不少外地游客记忆最深的是夏季海埂大坝附近泛绿的湖面。

滇池水质比原来好,但还不够好;单纯看监测指标,近年来滇池水质不断向好;但与群众期待相比,仍有差距。”如何实现滇池水质持续改善,并让群众能感受到?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吴朝阳表示,随着滇池治理各项工程措施的逐步完成,目前关键是实现对滇池流域的精细化管理。

昆明市副市长吴涛表示,昆明市将坚持“以水定城”,算清存量账和增量账,通过削减污染负荷,确保实现滇池水质目标。

滇池80%以上的污染来自河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河道怎样,滇池就怎样。为此,昆明市将水质目标及污染负荷削减目标精确到每条河道沟渠各个断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谁污染,谁买单”。

如何破解行政区划导致的下游治污上游排污?水质自动监测设施全覆盖,让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有了依据。“我们简单做了测算,如果我们区里河道治污不力,最差的情况下,一年缴纳的生态补偿金可能高达上亿元。”昆明市官渡区水务局局长姚启说,治污比交生态补偿金划算,这就倒逼区里对河道主动进行治理。

按照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的要求,缴纳生态补偿的区县相关领导,还将扣减个人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兑现奖励,实现了补偿考核与领导责任挂钩的创新。自2017年4月启动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工作至2018年4月,昆明市不达标区县缴纳生态补偿金6.55亿元,这笔钱将全部用于滇池治理。

据了解,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附近的草海大泊口水域,经过综合整治后,部分水域甚至达到Ⅲ类。“通过恢复水生植被,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可以产生养分竞争,从而抑制蓝藻生物量的迅猛增长。”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何锋博士解释:让滇池重建良性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让滇池实现自我修复。

从滇池东南岸登上游船,记者遇到昆明市晋宁区的尹先生。“现在水好多了,尤其是湖中间,清多了。”尹先生指着湖面说。

随着滇池水质改善,大泊口水域海菜花再次萌生,点点白花浮在水面,百米外就能望见。何锋指着面前的草海告诉记者,希望未来滇池也能像这小片水域一样,水草丰茂。而穿过这片水域,湖滨湿地已经成为休闲好去处;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国家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等正成为昆明的城市新名片。

7月21日是周六,在滇池东岸的捞渔河湿地公园,记者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携渔网,提小桶,兴致盎然地来这里“摸鱼儿”。滇池周围成为昆明市生态环境最美、最宜居的区域之一。

暖暖笑容荡漾在春城百姓的脸上。(昆明日报)

市人大常委会集中督察河长制落实情况
为贯彻深化河长制工作督察要求,政府
昆明积极筹划打通金沙江航道
613年前,昆明晋宁人郑和奉诏统领万人船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