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
我国首个以推动灰霾防治合作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2015年6月13日在亚洲大酒店正式召开了第一届会员大会,经大会选举表决程序,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推荐的22位提名候选人,全票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当选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的是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
在大会成立讲话中,郝院士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体决策部署,协会成立后,将在行业研究、政策咨询、科技妆花与创新、促进合作、开展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促进灰霾防治的交流合作,研究综合解决方案的实现,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灰霾防治科技创新能力。
二、建立平台分享和获取国家有关政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助会员开展灰霾防治相关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
三、调研、论证国内外灰霾防治综合措施,提升灰霾防治积极作用和技术水平,构建灰霾防治数据库,开展灰霾防治技术产品实际效用评价,定期向社会发布。
四、普及公众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有力推动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率先构建以京津冀为协同的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平台,并逐步将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
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力量的进入,推进灰霾防治技术成果市场转化作用,积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灰霾防治产品企业,协力发展大气污染治理装备、产品和服务产业,协助国内外企业进入灰霾防治市场,投资大气污染防治产业。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局级委员王洪存在大会选举出第一届理事会领导后,做指导讲话。他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制定了行动计划和系列促进措施,社会各界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的成立体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
其他专家学者也在成立大会上做了演讲。
国务院参事、协会名誉会长蒋明麟在成立大会讲话中指出,协会成立后,要为会员企业组织召开典型工作经验交流会,找亮点树典型,把灰霾防治的典型检验和先进技术、产品加以推广应用。
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协会名誉会长王玉庆在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环保战线上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公众较少参与,成为环境治理短板,这几年由环境问题发生的群体性问题增多;协会成立后要积极发挥公众引导和参与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协会首席顾问杜祥琬在大会讲话中说,国家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搞好,经济和环境能不能取得双赢,这个课题十分重要和关键;经济是老百姓所需要的,环境也是老百姓所需要的,协会要树立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大会上,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还成立了8个专业咨询委员会,它们分别是:“环境法律咨询委员会”、“电力系统咨询委员会”、“城市规划咨询委员会”、“绿色交通咨询委员会”、“电子信息咨询委员会”、“经济合作咨询委员会”,以及 “大气分析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会”。
当天还召开了由全国灰霾防治战略联盟、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领导小组和北京灰霾防治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灰霾防治合作交流论坛”。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界的众多嘉宾就“灰霾防治政策与行动”和“经济技术创新与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