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火化率92%居西部省区前列 连续8年实现安全祭扫
要破除几千年传统丧葬习俗,并非易事,但昆明仅用了8年时间,就将全市火化率从2006年的48%,提高到2014年的92%,提高了44个百分点,居全省之首,西部省区前列,跻身全国中上水平。如今,布局合理、统一标准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取代了散落无序的乱葬坟头;鲜花寄情、网络追思的文明祭奠冲淡了鸣放鞭炮、焚烧纸钱的丧葬陋习。“文明祭祀、低碳祭扫”成为昆明的新风尚,连续8年实现清明节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文明、有序。
殡葬基础设施是推动殡葬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殡仪馆9个,农村公益性公墓191个。市殡仪馆投资2.31亿元的改扩建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70%工程量,预计2015年底投入使用。
滇池面山地形开阔、绿树成荫,尤其是金殿后山、筇竹寺周边、长虫山等地,被民间认为风水好,渐渐地被一冢冢坟头墓地所占据。要清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万个散葬坟头,绝对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自2008年开始,昆明市开展了以铁路、公路、河道沿线和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民区、开发区视野可见范围内的坟山墓地为重点的饮用水源地及“三沿五区”整治行动,采取迁、改、遮相结合,对全市范围内的“活人墓”坚决予以平毁。数据显示:“三沿五区”坟山墓地治理,共治理坟墓15万冢,其中改造坟墓0.49万冢,搬迁坟墓4.3万冢,植树遮挡坟墓10.21万冢,在坟山墓地植树420万余株,“青山白化”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延伸阅读:
云南省2014年火化率37.6%
“二次土葬”、豪华墓、活人墓屡禁不止
“2014年,云南省火化率为37.6%,但与全国平均50%的火化率相比,差距仍很大。”这是记者近日从云南省2015年清明节宣传暨殡葬改革工作新闻通报会上获悉的。
截至2014年底,全省91个县(市、区)、115个街道办事处、388个乡镇被划定为火化区,火化区覆盖2000多万人,火化率达37.6%。“即便如此,全省每年仍有20万具遗体在火化区和土葬改革区装棺土葬。”云南省殡葬事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成胜表示,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云南省几乎都存在“二次土葬”,即遗体火化后再装棺土葬的现象,此外,建豪华墓、“活人墓”、“超大墓”现象屡禁不止。
赵成胜介绍,造成云南火化率偏低有三大主因:入土为安传统丧葬习俗根深蒂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殡葬执法能力较为薄弱。
受“入土为安”传统丧葬习俗影响,群众丧葬观念转变难是构成火化率偏低的重要因素。赵成胜介绍,各州市殡葬改革发展极不平衡。目前,昆明的火化率已经达到92%,而一些州市火化率还不足10%。一场丧事下来,少则花费3至6万元,多则花费近10万元,为怕邻里亲朋说自己不孝,许多困难家庭即便借钱,也要大操大办丧事,造成不少群众因葬致贫、因葬返贫。殡仪馆、公益性公墓建设目前主要依靠省级福彩公益金补助,各级财政资金配套有限,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此外我省还未成立自上而下、体系完善、主体资格明确的执法队伍,殡葬执法尚未纳入政府综合执法范畴。此外,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殡葬工作重视不够,推动不力。还未形成完善的殡葬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还未形成齐抓共推殡葬工作的合力。(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