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槭绽放昆明 全世界仅发现5株野生植株

06.02.2015  11:26

珍稀濒危植物漾濞槭开花 记者 翟剑 摄

前几天,目前全世界仅发现5株野生植株的漾濞槭,在昆明植物园人工繁育进行迁地保护的植株开花了。黄色的小花朵,在寒冬中绽放,在天气不断变暖中完成授粉、结果、抽叶、萌枝等生长发育过程。

等候7年漾濞槭终于开花了

每年这个时候,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主任、研究员孙卫邦有一个固定的安排,就是每天都要去看看植物园里的几十株漾濞槭开花了没有。

1月31日下午,他陪同秦岭国家植物园主任彭鸿一行参观昆明植物园时,又特意去看了漾濞槭,意外地发现几株漾濞槭已经开出黄色的小花朵。漾濞槭开的花很小,黄颜色。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一种先花后叶的落叶树木,树枝上没有树叶,只有孤零零的小黄花挂在枝干上。

漾濞槭开花,孙卫邦等了7年了,“开花后若能结果,就说明漾濞槭的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

在科学研究上,迁地保护成功的最起码标准是植株要能开花结果;其次这种开花结果的特性要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不能今年开花了,明年就不开了,或者死了;第三就是通过几十年的长期栽培保存,其还能保持遗传特性不变,也就是不能被“驯化”而失去其固有的遗传特性。

开花后,研究人员就可以继续开展研究了,可以系统地研究其从开花-传粉-结果-种子成熟-幼苗形态建成等整个过程的生态生物学问题,为其野生种群的人工恢复或重建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1606株幼苗来自同一个母亲

漾濞槭,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博士陈又生于2002年在大理境内马鹿塘一带发现的。他用三四年时间进行大范围考察论证,证明这种植物只有漾濞才有,因为命名为“漾濞槭”。2007年再次深入考察,确认只有4株野生植株。

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IUCN 2009年出版的"The Red List of Maples"均被评估为极度濒危(CR)等级,已被纳入云南省20个优先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2008年,陈又生通过人工辅助授粉获得了一批漾濞槭种子,考虑到北京的气候条件,便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卫邦达成协议,在昆明植物园协助开展漾濞槭的人工繁育及迁地保护工作。

昆明植物园高级实验师尹擎对种子进行一系列的打破种子休眠和促进发育处理试验后,成功培育苗木1606株。

孙卫邦指导研究生赵琳琳寻求野生4株与这批幼苗的关系。在野外调查时又发现了一株野生漾濞槭。通过研究,发现这批幼苗都来自同一株野生漾濞槭。后来,这批幼苗在昆明植物园种植了一部分,开展迁地保护研究;也回归到了漾濞槭原生地200余株。此外,还在玉溪通海县和大理云龙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近地保护基地”开展了保护试验示范。

记者 杨质高(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