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生态清淤近20年 1517万方底泥变废为宝

17.04.2017  17:14

  生态清淤是滇池保护治理“六大工程”之一,从1998年起,昆明启动滇池底泥疏浚工程,达到削减滇池污染负荷的目的。目前,滇池底泥疏浚工程成效如何?挖出的底泥又将如何回收再利用?昨日,记者了解到,经过近20年的生态清淤,截至目前,昆明共计从滇池清出1517万方污染底泥。而仅二期和三期疏浚工程就清除总氮、总磷约2.2万吨,削减了滇池水体污染负荷,滇池水质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存量

  底泥总量达到2.2亿立方米

  滇池底部的淤泥有多少存量?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滇投”)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湖泊底沉积物颜色及质地的不同,一般将滇池沉积物分为污染层、过渡层和湖底层。

  昆明市环保局2008年委托相关机构对滇池进行的污染底泥存量勘查结果表明,滇池污染底泥存量(仅污染层)约为8500万-1.2亿立方米之间,若包含湖底层及过渡层,则污染底泥总量达到2.2亿立方米。

  而且,污染底泥分布不均匀,各区域厚度差异大,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较厚,整个滇池底泥厚度在0.2—2米之间。“比如观音山水域,由于长期人烟稀少,历史上也没有工业企业,因此淤积厚度仅有20厘米左右,而龙门村一带在“四退三还”实施之前,一直有大量居民聚集,因此底泥淤积厚度达到2米。”

  这些沉积在滇池底层的淤泥都是怎么形成的呢?该负责人介绍说,从地形和历史上看,滇池属于浅水型湖泊,随着滇池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入湖污染负荷逐步增加,导致滇池水环境恶化,大量污染物在湖内沉积,一方面形成了很厚的污染层,使滇池湖盆变浅,另一方面形成了较严重的内源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

  危害

  影响植物成长破坏水体生态链

  昆明市环科院2013年对滇池全湖污染层氮磷含量及其释放情况的探明结果显示,滇池污染层底泥总氮含量约为3.728 公斤/吨,总磷含量约为2.074公斤/吨。沉积物中总氮释放负荷可达到2252吨/年,总磷释放负荷可达到18.41吨/年,不考虑外源污染情况,仅底泥污染层氮磷释放量就足以对滇池造成二次污染。

  而今,氮磷元素和有机质仍然是滇池底泥中的主要成分,而磷含量过高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湖水水质恶化严重时,水体的污染物就会缓慢深入底泥中,使底泥污染程度加剧,污染物含量增加,污染层厚度增加;而随着滇池保护治理工程的推进,近年来水体水质不断改善、湖泊水动力条件改变时,底泥中积蓄的氮磷等污染物会缓慢释放出来,成为湖水的重要污染源,从而长时间里维持水体的富营养程度。”该负责人介绍。

  每年雨季,地面各种含污染物的泥沙随雨水通过河道进入滇池,冲入滇池的淤泥约有150万立方米,以平均每年1—3厘米左右的速率发生沉积,致使污染底泥层不断增厚,覆盖了适宜沉水植物生长的正常湖泊底层,对水体生态链造成破坏。“底泥在白天影响了水体透明度,水草光合作用需要的阳光被底泥影响;夜间,由于底泥的需氧量较高,进而和植物抢夺氧气,影响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成效

  三期工程已带走氮磷超2万吨

  该负责人介绍,自1998年实施第一期底泥疏浚工程开始,就提出了分层疏挖的理念。“因为最底层的岩土层含有大量的水草种子,被称为滇池湖底的‘种子库’。因此,疏挖的时候,仅将受污染的淤泥疏挖出来,而保留了岩土层。

  昆明在国内最早提出环保疏浚的理念,率先采用环保方式进行疏浚,为确保湖滨及湖底生态恢复,工程使用具有防污染扩散设施的环保型绞吸式疏浚船进行施工。工程采用绞吸方式将污染底泥与水的混合泥浆,利用疏浚船泥泵离心力,通过排泥管道输送上岸,并脱水干化处置。

  环保疏浚有别于常规疏浚,对疏浚施工精度,设备选型、底泥处置方式及保护生态均有较高要求,环保疏浚对滇池湖底的结构不会造成破坏,更利于湖底生态环境及地质的保护。

  自1998年起至今,通过底泥疏浚工程进行滇池内源污染治理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底泥处理利用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三期工程,共疏浚底泥1517万立方米,清除氮磷超过2万吨,削减了滇池水体污染负荷,滇池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处置

  清水重回滇池 底泥上山填坑

  近日,记者在位于西山区富善社区的大咀子村脱水场看到,从滇池抽上来的污泥,经过沉淀、调理、脱水等环节处理后,污泥含水率达到50%以下,实现干燥固化。最终,污泥被运往存泥场进行回收利用。而从污泥中脱离出来的水,经过工艺处理后变得清可见底,重新回流至滇池。“经检测,经过处理的尾水水质接近III类水,取之滇池,还之滇池。

  目前,已实施的滇池底泥疏浚工程中,疏浚底泥用于滇池周边低凹地生态基底修复并建设生态林,同时使用疏浚底泥对五采区进行修复。

  位于西山区海口街道小黑荞村的存泥场里,过去曾堆积了大量钛矿尾渣。“我们计划在此处堆存210万立方米左右的脱水底泥,用于修复该地土壤,预计于明年年中达到堆存量后可推进下一步植被恢复工作。”工作人员介绍, 疏浚底泥在水中是污染源,但是上岸后可用作市政绿化用土。土壤中的微生物能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最终将其无害化。疏浚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的各种养分,利于树木的生长。既对底泥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又避免了开山取土对生态造成的破坏。

  据悉,除了上述用途外,疏浚底泥还可作为原材料,加工成砖瓦、陶瓷工艺品等,变废为宝,疏浚底泥可直接代替粘土制普通水泥。有实验表明,疏浚底泥可直接全部替代黏土进行工业化生产,其产品的各项指标均可达到525号水泥的标准,且试用后浸出液中的几种有害元素含量(如砷、铅、镉、铬)远小于国家标准。

  治理

  1998年

  昆明实施了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浚及处置一期,对草海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进行了疏浚,疏浚工程量为432万立方米

  2000年

  实施了一期继续疏浚工程,疏浚工程量为210万立方米

  2009年

  实施了底泥疏浚二期工程,疏浚工程量为371万立方米

  2014年

  实施了底泥疏浚三期工程,疏浚工程量为504万立方米

  仅二期和三期底泥疏浚工程

  清除总氮15583吨

  总磷6890吨

  共计22473吨

  至今共疏浚底泥

  1517万立方米

  目前正在实施四期疏浚工程

  疏浚设计工程量

  461万立方米

  预计 2019年6月完工

  滇池底泥疏浚总量将达

  1978万立方米

  用途

  作为市政绿化用土

  对滇池周边低洼地进行基底修复,并进行生态恢复

  对五采区、贫瘠化土壤及沙漠化土壤进行植被恢复、整理和改良

  作为原材料,加工成砖瓦、陶瓷工艺品、水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