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湖滨建成33.3平方公里生态带

29.07.2016  19:14

海东湿地。资料图

  由中央电视台开展的“中国最美湿地”评选活动上个月落下帷幕,滇池湿地位列第一。在10多年间,我市在滇池湖滨全面开展“四退三还”,已建成面积约33.3平方公里的湖滨生态带,“最美湿地”不仅是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更是滇池治理中的“自然卫士”。

  “十一五”期间,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被正式纳入滇池治理“六大工程”,按照现代新昆明的发展战略,昆明市加大了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在滇池湖滨全面开展“退田退塘、退人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的“四退三还”工作,首次实现“人退湖进”。“四退三还”工程生态建设将滇池保护界桩外延100米以内的区域作为了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开展了生态建设工作,为的就是通过拆除生态修复核心区内的人为建筑等,早日建设和恢复滇池湖滨良性生态系统,推进滇池治理的进程。

  2009年以来,我市已在滇池保护界桩外延100米范围内完成退塘、退田4.5万亩,退房160万平方米,退人2.6万人,并按照“人工干预最小化、自然恢复最大化”的原则,完成湖滨生态建设5.4万亩。如今,滇池湖滨已初步构建了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面积约33.3平方公里、区域内植被覆盖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根据监测结果,其对主要污染物COD、TN、TP的去除率约为15-30%。

  2013年,我市完成《环滇边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规划》编制。《规划》对区域内的生态建设标准、主题功能分区、开发强度控制等明确总体布局和要求,提出环滇池“一带、多点”多彩串珠的整体架构,环湖建设21个湿地公园,打造15个典型景观节点。2014年以来先后在滇池周边重点推进海埂公园、盘龙江西岸入湖口湿地、盘龙江东岸入湖口湿地、海东湿地、王官湿地、斗南湿地、捞鱼河湿地、古滇湿地、晋宁水上森林湿地、观音山南湿地、观音山北湿地、西华湿地等12个(块)湿地。

  目前,除了已建成的海东一、二期湿地和王官湿地、斗南湿地、捞鱼河湿地、古滇湿地等湿地外,海埂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基本完成,度假区段沿湖慢行步道已经建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亲水近水的优良场所,盘龙江东岸入湖口湿地(星海半岛)项目经现场踏勘已经开工建设,白鱼河、古城河河口湿地提升改造工程前期工作也已完成。

  为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生态湿地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生态建设的同时,我市拟定了《滇池湖滨生态带管理维护指导意见》,明确了沿湖各县(区、管委会)统一对辖区湖滨生态带实施管理的原则,明晰了滇池湖滨生态带管理维护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管理维护目标、管护范围、管护内容、保障措施等内容。为进一步强化湖滨生态湿地保护,发挥生态效益,今年4月还出台了《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保护规定》。

  为提高滇池湖滨湿地的知名度,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湖滨湿地管理,2014年12月成功申请国家林业局将晋宁县东大河入湖口湿地作为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将捞鱼河入湖口湿地列为国家湿地公园。(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