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通过“国考”
经过近20余年的不懈努力,滇池治理逐步显现成效。日前,环保部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4年度考核结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4年度实施情况顺利通过国家考核。昨日记者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目前滇池水质企稳向好,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尤其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从点源转变为系统综合治理、从小流域治理转变为全流域治理、从末端截污治理转变为源头截污治理”三个转变。今年1至9月,滇池外海、草海水质除个别指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滇池“十二五”规划考核目标;国家考核的16条河道中有14条水质达标;纳入滇池“十二五”规划国家考核的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截污治污污水日处理规模达191万方 “十二五”期间,昆明相继建成第九、十、十一、十二4座地埋式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规模36万立方米,使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12座,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准。 同时,建成97公里环湖截污主干管渠及10座配套雨污混合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十五”末的55.5万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91万立方米。此外,目前昆明市政排水管网累计达到5569公里,旱季主城建成区的污水收集率达到92%,流域污水收集率达到75%;建成17座雨污调蓄池,可收集储存老城区21.24万立方米雨污混合水,减少了合流区域雨污混合水溢流排放。据统计,2014年滇池流域点源污染负荷削减量为化学需氧量86151吨、总氮11182吨、总磷1407吨、氨氮7665吨,点源污染负荷削减量约占78%,入湖量只占22%左右。
健康循环实现“还水予湖”重要转变水质的改善,和水源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当下,滇池流域的水循环体系的着力点也集中放在了自然和社会两大体系建设中。从200多公里外的德泽水库奔腾而来的牛栏江水,近2年来成为了滇池水体置换最大的动力和来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自通水后,每年可补水5.66亿立方米。这是滇池自然水循环体系中的最大亮点,实现了“与湖争水”向“还水予湖”的历史性转变,水体置换周期大大缩短。通过湖滨“四退三还”和流域生态建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湖进人退”,流域水源涵养能力逐步提升。流域产流-汇流-蓄水-补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得到优化。不仅如此,滇池流域的“社会水循环”体系同样可圈可点——西园隧道附近,一年多前建成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工程,每天77.5万立方米尾水外排,既不会给滇池造成负担,还能排至安宁作为工业用水水源。昆明市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建成410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还有7座集中式再生水处理站,通过大力推行节水及再生水利用工程,构建了覆盖全流域的截污—治污系统,大幅提升了流域节水-排水-治污系统效能,尽最大努力“隔断”污染物入湖通道。
草海整治富营养程度从重度转为中度今年5月起,昆明市实施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助力草海水质改善。由于今年汛期结束,日前,昆明市西园隧道工程管理处利用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对滇池草海已经完成两个完整的水体置换调度,目前正在开展第3轮。按前两个调度周期情况计算,约每15天可完成一次置换过程,预计今年可实施5次水体置换,理论上4个完整的调度周期即可将草海水全部置换一遍,年内或能完成大换水。根据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10月18日,滇池草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已由9月底的70.6下降至65.7,虽然水质类别依然为劣Ⅴ类,但营养状态已由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超标污染物由2项减少为0项,草海水质已达到规划水质考核目标。在各项监测指标中,草海主要污染物总氮浓度超地表水Ⅴ类水标准,但达到规划水质考核目标,总磷浓度达到Ⅴ类水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达到Ⅳ类水标准,其他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按照市委相关方案,将开展草海水环境综合整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草海水质。其中,11月30日前,要完成新运粮河、老运粮河河口水体导流带建设、东风坝水生植物种植及修复等工程,并充分利用东风坝水域进行沉淀、降解、生物净化,改善草海水质。
生态修复湖滨湿地鸟类2年增加42种近年来,昆明在滇池流域实施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2014年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53.55%;在湖滨一级保护区33.3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实施“四退三还”,完成退塘退田3000公顷、退房145.3万平方米、退人2.5万人、拆除防浪堤43.14公里,恢复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建成湖滨生态湿地3600公顷。历史上首次出现 “湖进人退”,相继建成王官、斗南、东大河等湿地,湖滨带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随着滇池湿地的增加,一些在滇池已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金线鲃等土著鱼类、鸟类和两栖动物又重新出现。为摸清滇池湖滨水生态变化情况,2014年,市滇管局滇池生态研究所组织开展滇池湖滨带生态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在2012年前,鸟类学相关专家曾对分布在滇池周边的鸟类做过系统调查,当年滇池湖滨共记录鸟类96种。近年来,随着湖滨湿地的恢复,为鸟类创造了较好的栖息、觅食环境,鸟类物种数量特别是水禽有较为明显的增加。2014年共记录鸟类138种,短短2年时间就增加了42种。 “十一五”以来,滇池面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滇池周边多个人工湿地的建成都为鸟类创造了较好的栖息、觅食环境。近年来在滇池周边不断地发现过去从未记录过的一些物种,其中包括多种云南省新记录鸟类。2011年—2013年间滇池周边记录到钳嘴鹳、彩鹮、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斑尾塍鹬、黑腹滨鹬等12种云南新记录水禽。(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