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治理20年 “高原明珠保卫战”见成效

23.11.2015  10:27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记者王俊星/摄

滇池外海水天一色。 记者王俊星/摄

开篇

从“九五”规划开始,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流域治理规划,20年来,市领导亲自挂帅监督指导、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湿地建设等多项滇池治理机制、措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国内领先,随着一系列措施的不断落实,滇池及整个水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滇池治理成效初显。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滇池治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增强公众对滇池治理的信心和参与治理工作的自觉性,以利于全面推进滇池治理工作。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是孙髯翁撰写大观楼长联时滇池的美丽写照。

30多年前,随着环滇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与滇池自净力减弱的矛盾日益突出,滇池饱受污染之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痛定思痛的昆明人发起了一场不见硝烟的“高原明珠保卫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

时至今日,尽管滇池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但有目共睹的是,滇池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水质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逐步降低,蓝藻水华爆发日期逐年推迟、持续时间逐年减少、发生面积逐年缩小,沿岸逐渐恢复清风拂面、莺啼柳荫的美景,“高原明珠”正逐渐绽放往日的光彩。

头等大事、头号工程

领导亲自挂帅推进滇池治理

滇池,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也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昆明的“母亲湖”。一些老人如今依然能回忆起几十年前滇池“水清鱼肥”、“蟹屿螺洲”、“苹天苇地”的景象,那时,滇池湖水清澈,岸边水清若无,鱼儿仿佛游弋在空中。

上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的列车呼啸而来,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淡薄、环保设施的严重滞后,致使大量工业、生活污染物进入滇池。1988年以后,草海水质总体变差,外海水质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波动。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爆发,1999年,蓝藻水华覆盖面积曾达到20平方公里,厚度达到数十厘米,昆明市第三自来水厂也因蓝藻而被迫停产。《全国环境质量变化分析》称,滇池氮、磷污染严重,属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因为严重缺水和污染,滇池完全丧失饮用水功能,1996年,“2258”工程开始启动,从昆明周边调水以解决饮水问题。“高原明珠”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上世纪90年代,一场不见硝烟的“明珠保卫战”在春城打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滇池治理工作,从“九五”规划开始,连续4个五年计划将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流域治理规划,国家各相关部委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省委、省政府把滇池治理工作列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尤其是“十一五”规划以来,进一步理清了治理思路,制定了中长期治理规划,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力度全面实施“六大工程”,成立省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专家督导组,制定颁布《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市委、市政府把滇池治理当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建立由市领导亲自挂帅、监督、指导的“河(段)长负责制”,认真组织开展实施各项治理工作,落实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滇池治理。

滇池清、昆明兴

高原明珠保卫战”成效初显

上世纪80年代末,滇池治理开始萌芽。1988年,昆明市颁布了《滇池保护条例》;1990年,成立了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及办公室;1991年和1995年,昆明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入运行。

九五”期间,全市关停取缔了“十五小”企业,至2000年,列入省、市重点考核的399家工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修建了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合计达到每天36.5万立方米;完成了滇池草海底泥疏浚一期及继续疏浚工程,疏浚污染底泥640万立方米;采取蓝藻清除应急措施,打捞水葫芦,取缔网箱养鱼,开展盘龙江中段、大观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草海人工出水口西园隧道工程;建成了昆明东郊、西郊垃圾卫生填埋场。滇池污染治理正式起步。

十五”期间,国务院确定了“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监督管理、科技示范”的滇池水污染综合防治方针,在此方针下,昆明市相继建成了第五、第六污水处理厂,呈贡、晋宁污水处理厂,并对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改扩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58.5万立方米;开展滇池草海底泥疏浚二期工程,疏浚污染底泥370万立方米;完成采莲河、盘龙江上段、明通河下段(大清河)、枧槽河、乌龙河、船房河综合整治;在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启动了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完成了湖滨生态恢复与建设3.3平方公里,建成草海生态示范区3平方公里;开展雨水(污水)资源化利用、秸秆直接还田等科技示范……为全面系统综合治理滇池积累了经验。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提出了“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加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成主城区8座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所有污水处理厂从一级B标升级到了一级A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10.5万立方米;建设环滇池截污干渠工程,东岸、南岸截污干渠实现闭合贯通;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公里全面开展“四退三还”,首次实现“人退湖进”;建立“河(段)长负责制”,对36条出入滇池主要河道和支流开展综合整治;相继出台了《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和《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开展滇池流域内重点集镇和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实施底泥疏浚二期工程,在草海南部及外海、盘龙江、大清河入湖河口疏浚污染底泥370万立方米;加大滇池“封湖禁渔”力度,取消每年2个月的开湖捕鱼期;启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通过不懈努力,滇池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富营养化程度减轻,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滇池湖体、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体景观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湖泊水污染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十二五”期间,“六大工程”继续推进,至今已累计建成市政排水管网3700公里,建成环湖截污主干渠(管)97公里及10座配套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了第九、十、十一、十二4座地埋式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规模36万立方米,污水日处理能力增加到191万立方米;完成了17座调蓄池建设,可有效收集45.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合流制区域雨污混合水;2013年12月29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可补水5.66亿立方米;继续对35条主要入湖河道及84条支流进行综合整治,坚持“河(段)长责任制”,河道污染程度持续减轻;深化实施“四退三还”及生态湿地建设,累计建成5.4万亩生态湿地,一期拆除滇池外海防浪堤43.12公里,增加滇池水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在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实施第三期污染底泥疏浚工程,疏浚504万立方米污染底泥。

近日,环保部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4年度考核结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考核。今年1至9月,滇池外海、草海水质除个别指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滇池“十二五”规划考核目标。国家考核的16条河道中有14条水质达标;纳入滇池“十二五”规划国家考核的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量水发展、以水定城

一把手”工程关乎城市生命线

今年8月2日,市委书记程连元进行了到昆任职后的第一次调研,调研内容正是滇池治理。“我到昆明工作后的第一个调研,就选择滇池治理工作,是因为滇池治理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做不好这项工作,对不起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体昆明人民。”程连元表示,滇池是昆明的生命线,滇池治理是整个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集中社会力量,集中各方智慧,对滇池流域水环境进行了系统治理,力度前所未有,效果明显,成绩巨大。作为市委书记,就得接过接力棒,真正负起第一责任,把保护和治理滇池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在这次调研中,程连元提出了要牢固树立“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的理念。所谓量水发展、以水定城,就是根据水资源量和滇池保护治理的需要,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更严厉的约束条件,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滇池,科学治理滇池,严格执行和落实规章制度。把科学治理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利用科学手段,有计划地系统治理滇池。“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理念的提出,有机结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昆明的具体“水情”,在新的高度上为新时期昆明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滇池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打赢滇池治理攻坚战、保证昆明水环境安全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治水,是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极为考验毅力和韧劲的宏大工程。滇池治理必定是一场艰苦卓绝、复杂严峻、旷日持久的战争,但在中央、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在昆明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滇池开始慢慢复苏,滇池治理这场战役,昆明,一定会取得胜利。(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
云南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成立
楚雄、大理、红河、昆明、丽江、曲靖、文山、玉溪8个Zhifang.com
云南旅居的新宠儿竟然是TA?
旅居,从来不是单一的气候、观景、亦或者文化、投资,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