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滇池治理 推动新昆明生态文明建设

02.09.2016  15:41

昆明滇投不仅是一家遵循市场规则的国有企业,也是一个治理滇池的专业团队,其下辖16家全资、控股、参股公司,围绕所承担的滇池治理工作任务和业务范围,形成了投、融、建、管一体化统筹,系统内协作分工机制,构建了环保水务、市政排水、项目建设、土地开发、资产管理等产业板块。

布网:实现主城公共排水设施统管 

昆明城市临湖而建,滇池处于城市下游,是污染物唯一的受纳水体,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是滇池治理的重要手段。《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后,明确了排水管网建设“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以集中处理为主”的原则。

2014年,昆明市采用“政府特许+政府采购+企业经营”的模式,授予昆明滇投的子公司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市主城区公共排水设施运行维护业务的特许经营权,对主城区公共排水设施进行运营管理,构建“一城(主城区)一头(一个部门运营管理)一网(全市的公共排水管网)”的城市排水管理机制。

通过实施“一城一头一网”,昆明滇投管理的排水管渠达到4300公里,此外还包括93座排水泵站、17座雨污调蓄池、11座环湖干渠控制室及274座截污阀等设施。这彻底改变原有排水管网边界不清、设施产权不明、多头管理的情况;建立了政府采购和社会采购的管养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主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及维护的技术要求、管养标准,建立完善行业技术监管体系;有效降低管养成本、提升管养质量,全面提高城市排水综合管理和保障服务能力。

今年上半年,主城区累计发生16场大雨,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淹水、暴雨退水快”的工作目标,保障了高考及南博会的顺利开展,确保了主城区安全度汛。 

昆明滇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围绕滇池污染治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加大城市排水管网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采取政府投入、银行融资、PPP等模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施排水管网完善工程、环湖截污配套收集系统完善工程、主城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及泵站建设工程等项目。

截污:水质净化厂牢筑防线

滇池环湖截污干渠及配套水质净化厂工程是国家和省、市确定的滇池治理重点项目,是截留污水进入滇池的最后一道工程屏障,是削减滇池流域入湖污染负荷的有效措施,是治理和保护滇池的最直接手段。

昆明滇投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管渠结合、有缝闭合、分片截污、就近处理”的原则,滇池环湖截污工程构建干渠(管)96公里,其中,干渠39公里,宽达6米、高4.5米,里面可以驶进一辆小汽车,还是双向车道;水质净化厂10座,处理规模55.5万立方米/天。项目于2012年建成运行。

为配合和完善滇池截污工程,除了建设截污主干渠(管)外,昆明滇投还大力新建水质净化厂、雨污排水管网、雨污调蓄池。     

十二五”期间,由昆明滇投管理运营的水质净化厂由2011年初的8座增加到2015年的21座(含环湖10座),污水处理规模由110.5万方/天增长到197万方/天,约占云南省的60%、昆明市的95%以上;市场化运作管理水质净化厂14座,污水处理规模12.4万方/天;出水平均水质均优于国家一级A标,运营管理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再生水销售量平均每年以87%增速,占到昆明市再生水市场份额的95%,广泛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洁、工业生产、城区主要河道及水体景观补水。

第十水质净化厂是云南省第一座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地面为景观公园。第七水质净化厂的厂区绿化面积达6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工厂,被评为昆明市绿化先进单位和园林单位。

第一水质净化厂处理出来的水排船房河、采莲河,为景观用水,第四水质净化厂的再生水则作为翠湖和莲花池的景观、绿化用水。

除城市景观绿化等再生利用外,昆明主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及资源化利用建设工程将剩余尾水通过西园隧道进入螳螂川,减少了进入滇池的污染负荷,增加螳螂川河道的水资源量,解决安宁市因工业快速发展而工业用水水源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水质净化厂尾水的资源化利用。工程有效减少进入滇池的污染物负荷、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实现水质净化厂尾水资源化利用,构建健康水循环;同时,提升滇池周边区域生态景观,改善自然水环境和投资环境。

昆明滇投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昆明滇投将完成主城污水处理4.2亿立方米以上,加大再生水销售工作力度,提高再生水使用率,再生水销售年复合增长率14.2%;继续做好主城和环湖各水质净化厂运营管理工作,确保尾水达标排放;完成省、市级下达的减排任务。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昆明滇投还将完成昆明市第十三、十四水质净化厂建设工程,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将于年内动工建设。

湿地:构建湖滨生态绿色屏障

如今,滇池治理已从单一的治污向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并重转变。通过恢复与建设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和湖滨林带,形成水陆间有效缓冲区,与截污、治污系统共同构成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逐步恢复湖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经过10余年的生态修复,滇池湖滨已初步构建了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面积约33.3平方公里、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形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为主、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湖滨生态绿色屏障。

滇池湖滨生态湿地作为滇池之“”,不仅使得滇池水质净化能力不断改善,引众多野生鸟类“安营扎寨”,湿地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今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最美湿地”的评选中,昆明滇池湿地以110628票成为最高票数,在众多湿地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美湿地”。

十二五”期间,昆明滇投建设的生态湿地面积超过5000亩。官渡王官、呈贡斗南、晋宁东大河湿地工程分别依托官渡区、呈贡区、晋宁县现有自然条件,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根据滇池治理的要求,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提升景观效果和品质,配套建设慢行系统及市政基础服务设施。

王官湿地位于官渡区环湖公路面湖一侧,东至环湖东路,南至呈贡区与官渡区交界,西至滇池,北至广普大沟,占地面积715亩,湖岸线长3.86公里,于2015年12月建成开放。该湿地的独特之处在于,有1.3公里的岸线被恢复成自然滩涂,能有效提高水体交换和滇池水体的自净能力。倚在湿地的景观视廊围栏上,能完整欣赏滇池和西山“睡美人”的景观。走进王官湿地,熏衣草花开满地,芦苇水草郁郁葱葱,湿地碧波荡漾。从环湖东路放眼望去,海天一线,水倒映着云,云衬托着水,水里鱼虾成群,天然湖泊栈道伸向滇池,尽显生态湿地“国际范”。

斗南湿地占地约1585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675亩,2015年12月建成开放。湿地完整保留了范围内滇池柳堤的历史原貌,传承昆明记忆,并将呈贡其他市政建设需要移栽的宝珠梨等果树、乔木移栽到湿地适当区域,体现了鱼米之乡、瓜果之乡的呈贡特色。这里树木繁盛,菖蒲、芦苇、睡莲等植物点缀于岸边道旁,靠近滇池边的柳堤全长2公里,环绕滇池。慢行步道、观鸟屋等配套设施的建成,为市民提供新的亲水、近水空间。斗南湿地充分结合呈贡新城发展机遇、发挥毗邻斗南花卉市场的资源优势,巧用植物搭配营造多样景观,实现“公园四季飞花”景观特色。

晋宁东大河湿地是滇池湖滨面积最大的湿地,占地5340亩,位于滇池南岸。在湿地中,原本已经消失不见或数量稀少的白鹭、野鸭、蛙类,又回到滇池岸边,在湖滨生态湿地里“安家落户”。夏季的夜晚,走在湿地就可听见声声蛙鸣,重拾儿时田园蛙声的记忆。清澈透亮、蜿蜒曲折的河水,还有参差不齐的各类植被,无不让人流连忘返。这个水墨画般的湿地公园,对于美术绘画爱好者是不可多得的写生地点。 

我们将继续做好滇池外海北部和草海蓝藻打捞处置。做好建成开放的滇池周边湿地的管护,充分发挥湿地水体净化生态环境效益和景观功能。”李斌表示,“昆明滇投将围绕滇池治理,着力优化湖滨生态,努力使滇池成为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

昆明瀑布公园:配合牛栏江补水工程打造生态景观

在位于昆明北部山水新区的牛栏江—滇池引水盘龙江入口段,昆明瀑布公园内,国内第一大人工瀑布气势恢弘,牛栏江水从12.5米的地势高差落下,宽幅达到400米。

昆明瀑布公园于2013年3月1日开工建设,耗时近三年建成,是配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以改善盘龙江防洪条件,打造盘龙江入水口生态景观为目的而建设的水景观主题公园,也是集清水通道、城市防洪、水质改善、河道整治、城市供水、景观提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设施建设项目,对改善盘龙江周边生态环境、带动片区经济发展,推动新昆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昆明瀑布公园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出水口工程(包括上、下池及瀑布)、下池盘龙江河道段驳岸、金汁河改造、原有市政管线改造、园林景观、配套建筑等8个方面。利用出水口和盘龙江12.5米的高差,通过上、下塘的建设,可对牛栏江来水进行曝气、增氧、削减污染、沉淀泥沙,能改善和稳定牛栏江来水水质。项目建成后,作为昆明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在昆明市出现干旱缺水等极端枯水年,可每天向城市应急供水30万立方米。(昆明日报)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昆明市 发布人:昆明信息港徐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