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滇池放生得先申请 牛蛙草鱼巴西龟都禁止投放
昨日下午,滇池边钓鱼者不少(上图),有人甚至深入防浪堤上垂钓(下图)。摄影:记者 杨映波
昨日是保护母亲河日,对于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来说,很多人都想不到,其实盲目放生也会对她造成影响。不适宜的物种放入滇池后,可能很快因不适应而死亡,达不到放生的意义,又或者像巴西龟等外来物种,进入滇池后对本地物种构成威胁,不利于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破坏滇池正在好转的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序放生是必要的,也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的“小事”。
每逢早春或秋季,都有不少市民到滇池放生。自2012年1月起,《昆明市滇池水生生物放生管理规定》正式出台实施,已明确对市民可放生及不可放生的物种做出了规定。此外,有放生意愿的市民也能通过书面或电话申请,有序放生,做到既不伤害滇池,也真正达到放生的目的。
2007年5月,20多名老人拎着数十只巴西龟来到白鱼口,想把它们一次性放生到滇池。当时昆明市滇池渔政监督管理处几名执法人员正在投放鱼苗,于是及时制止。
巴西龟适应性强,繁殖快,以小鱼虾和水草为食,在滇池内几乎没有天敌,长时间生长后,对滇池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强,不利于滇池土著鱼类的保护和恢复,更影响到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013年3月下旬,观音山附近滇池观景区沿岸的碎石滩上不断出现些棕色的长条状物体,大概有上百条。清洁工张师傅判断这些黄鳝都是前几天被放生入滇池的。张师傅说,最近几日都有市民在此处放生黄鳝,“看着有几十斤。造孽啊,黄鳝爱钻泥巴,这里全是石块,怎么钻?”
昆明市滇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鳝鱼虽然不是滇池的外来物种,但被放生的鳝鱼往往是从不同渠道购得或捕得,有些甚至是家养的,所以可能不太适应滇池的生存环境。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不少市民来滇池边放生鳝鱼,但由于放生不当,经常会使鳝鱼因缺氧等各种原因死亡。
有喜有忧
喜:民间、官方都热衷科学投放
不少公益组织也会在滇池投放鱼类,云南青基会“昆明之美”公益团队负责人顾中国认为,他们的行动主要是为了保护滇池。
顾中国说,“放鱼”差不多是2010年之初便开始的。“那时候滇池污染严重,大量的蓝藻影响了滇池的水质,我们了解到鲢鱼以蓝藻为食,可以发挥鱼类维系水体生态平衡的作用。”顾中国说,今年元旦,云南青基会“昆明之美”公益团队100多志愿者及市民到海埂索道站的滇池边放鱼1万尾,这些鲢鱼重达900公斤,价值5000元,费用由团队志愿者及市民捐款组成。
当然,官方的鱼类投放活动也时常进行。每年昆明都会向滇池投放数万尾鱼,全民参与保护治理昆明“母亲湖”滇池。
忧:滇池边偷钓屡禁不止
昨日下午3时,滇池边的小树林内已经聚集了10余人,临湖的岸边已经没有空位,不少人蹲在水中的石块上垂钓。3月的滇池只能钓些鲫鱼,但这并不影响兴致,不少人已在此垂钓超过5小时。
不超过三五分钟,便钓上了一条鲫鱼,董先生的钓鱼技术让周围人羡慕不已,他自称“碰上天气好、运气好的时候,我一天可以钓十公斤。”
记者向滇管局工作人员反映了这个情况,工作人员称,滇池边不允许任何人钓鱼,如果发现有人垂钓,首先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严重会没收钓鱼工具,对于该地点垂钓的问题,会立即调查。
据悉,《昆明市环滇池湖滨生态区保护规定》将明确滇池湖滨生态区保护的区域、管理体制、保护措施,首次引入“休闲垂钓区”概念,引导喜爱休闲垂钓的市民规范垂钓。除设置或指定的休闲垂钓区外,严格禁止其他区域进行垂钓,违反的将按照渔政管理的法规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