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滇池大坝提升文化气质 预计4月30日前完工
昆明信息港讯 (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本月中下旬以来,部分细心的市民发现,滇池大坝上个别区域搭起了小范围围挡,同时,大坝广场的地面上也陆续出现了数个刻有十二生肖的地砖,而不少栏杆立柱上也逐渐被雕刻上了花鸟鱼虫图案。
昨日,记者从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滇投)获悉,这是滇池大坝文化景观提升工程中的一部分。该工程将在大坝南北两公里坝体上新建12组文化景观雕像、12组十二生肖地雕和380余组栏杆立柱线雕。此外,将在亲水平台上采用铜条镶嵌的方式雕刻“滇池历代水位线”,展示滇池历代的水位变化。工程已于本月中下旬开工,预计于4月30日前完工。
“高颜值”滇池大坝提升文化气质
滇池大坝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全长2400米。由于修建时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基础坐落于软基上,所以当时大坝未作规范碾压,上世纪90年代就曾出现过险情。2000年时,对大坝背水面进行了加固处理,并打造了景观设施,使之成为市民休憩和游客到昆明旅游、观鸥的首选地之一。去年,我市决定实施滇池大坝加固提升及水体置换通道建设工程,由昆明滇投负责投资建设。
去年10月初,完成了加固提升及水体置换通道建设工程的“升级版” 滇池大坝与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正式见面,不仅成为了第十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最佳观赛场地,也成了历年来春城昆明最好的观鸥场所,“高颜值”的“升级版” 滇池大坝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但也有部分市民和游客表示,新大坝美是美了,但是好像少了点“文化”气质,作为展示昆明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希望能将滇池大坝打造成昆明的又一张“文化名片”,让更多的人通过大坝更加深入地了解滇池、了解昆明。
这些意见和建议,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工程投资建设方——昆明滇投的采纳。昆明滇投计划在今年,结合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将滇池大坝作为昆明市休闲旅游重点区域的定位,在现有自然风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人文内容,展现滇池演变、滇池文化和昆明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滇池大坝独特的文化创意景观。
市民文创“金点子”获采纳
本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群策群力的理念,去年12月,昆明滇投联合昆明报业传媒集团面向广大市民公开征集滇池大坝文化景观提升创意。征集活动中,市民们纷纷投稿,贡献了不少“金点子”,其中绝大多数方案都提供了数个创意,不少市民还对滇池大坝之后的维护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去年12月22日至25日,市民提供的创意在掌上春城App上进行了集中展示并开启网络投票。12月26日,活动组委会邀请市滇池管理局、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日报相关负责人及业内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创意投稿作品进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其中45位市民的创意分别获得了创意金、银、铜奖。
活动结束后,昆明滇投邀请了众多专业景观、建筑设计、城市雕塑、文化创作设计专家组成设计组,结合相关规定及征集活动中市民提出的好创意、好点子,展开了创意设计。设计组专家介绍,首先,滇池大坝文化景观提升工程需要符合环保要求;其次,滇池大坝首要功能是城市防洪,不宜设置大型建构筑物;第三,由于滇池大坝附近水面是每年海鸥来昆明过冬时的重要聚集地,夺目、花哨的色彩环境、过于吵闹的环境和夜间绚丽夺目的灯光环境均有可能导致海鸥群不适应。基于以上原则,结合市民提出的从历史名人中精选出一些对云南、对昆明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在滇池大坝上设置雕塑和简介;采用铜制工艺,在地面上设置一系列具有昆明特色如昆明老地图、昆明八景、云南十八怪等内容的地雕;以本土植物、花卉为主题,设置一些雕塑或壁画景观;将昆明优秀地方音乐文化内容和项目植入;建立城市记忆文化景观等优秀创意,对滇池大坝文化景观提升方案进行了设计,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
四大部分文化元素升级大坝“气质内涵”
昨日上午,春城昆明风和日丽,滇池大坝上聚集了大量游客,而大坝最北端处一个新出现的高约两米、长约五米的“石壁”也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拍摄的对象。“石壁”一面刻有大观楼长联,一面刻着滇池的历史,两端以不锈钢锻造的“浪花”也与石壁相映成趣。
“滇池大坝文化景观提升工程包含有浮雕墙、主题文化圆雕、栏杆立柱文化元素、地面文化元素四大部分。”滇池大坝文化景观提升工程联合项目部设计施工负责人丁勇介绍说,其中,将分别在滇池大坝北端及海埂会堂两侧的大坝对应位置上,由北至南建设3组以滇池千年人文史脉、艺术性、科普性为主题的浮雕墙,以滇池序言——大观楼长联开篇,滇池历史——以滇池发展史为核心,以历史为主线,以编年体,叙事的手法,用写实、高浮雕的效果生动地刻画表现、讲述滇池千年的人文史脉,有较强的科普教育性和艺术观赏性。“目前已搭建完毕的这座‘石壁’就是其中之一的滇池序言。”
丁勇表示,文化景观提升工程还以一条主线(滇池文明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和四大主题(“文化”“传承”“哲理”“和谐”),在大坝靠迎海路方向增设9组主题文化圆雕。其中,反映文化的圆雕有滇池名人组雕、郑和(对应“一带一路”)、聂耳(对应翠湖春晓)、滇池圆舞曲;反映传承的圆雕有羽人竞渡;反映哲理的圆雕为知鱼之乐;反映和谐的圆雕为童年的欢乐、湖畔拾趣、喜庆丰年。圆雕创作工艺以铸铜、锻铜、不锈钢锻造、石雕等艺术手法表现,通过四种主题文化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此外,工程将以春、夏、秋、冬为主题,以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相对应的植物、动物,对现有栏杆立柱增加文化元素。”丁勇介绍说,在由北向南全线贯通的栏杆立柱上,间隔一个立柱进行线刻,内容按春、夏、秋、冬、昆明四季花卉、飞鸟、鱼虫和山水名胜的形式展现。每间隔六跨栏杆,加花岗石线雕,刻画内容为昆明八景、诗赋景致、老昆明风貌,展现本土历史文化。在地面上,也将以中国传统文化、地支节气相呼应、增强互动为主题增加文化元素。其中,对现有坝面由北向南间隔200米地面铺装,以版画艺术为原型,进行十二生肖地面雕刻,恢复原有坝面文化,同时,地面十二生肖内容也将对应立柱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与立柱线刻内容春、夏、秋、冬相呼应。“按照计划,我们将对380余根栏杆立柱进行雕刻,目前已完工250余组,十二生肖地雕也已完成了10组。”
值得一提的是,在亲水平台上,工程将采用铜条镶嵌的方式,雕刻一条占地约200平方米的“滇池历代水位线”,直观、详尽地展示滇池历代的水位变化,增强与游人的互动性。
施工围档不影响游客观鸥
对于工期及施工期间是否需要围挡、施工是否会影响游客观鸥赏景、将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对游客的影响等问题,丁勇表示,滇池大坝文化景观提升工程已于本月中下旬开工,预计将于4月30日前可全部完工,施工期间仅进行局部围挡,对游客观鸥赏景影响较小。
“雕塑、浮雕、线刻等工作是在大坝沿线靠近绿化带一侧局部位置进行,按照昆明滇投要求,同时施工的操作面不超过5个,同时,施工操作采用低噪音的手持雕刻工具,所以对游客观鸥赏景几乎没有影响。”丁勇介绍,施工期间,对于栏杆线刻部分、地浮雕施工,都采用锥桶和隔离绳相对围蔽操作面,减少硬质围挡对游人的阻隔和分离。浮雕文化墙施工因须进行脚手架搭设等工作,所以将采用硬质围挡在靠近绿化带一侧封闭施工,减少雕刻噪音及粉尘对环境、游人的影响,方便在围挡内采取降尘措施。圆雕雕塑是在创作室、加工厂完成制作,为了减少白天对游人和海鸥的影响,将采取夜间施工完成吊装、安装工作,进行短时隔离封闭局部吊装、安装作业面,且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和安全疏导,保证操作安全。
编辑:姬祥虎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