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一级保护区内只建自行车道 车道均在花丛里行进
捞鱼河是滇池主要入湖河道之一,近年来受连续干旱缺少新鲜补水、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劣Ⅴ类等原因影响,捞鱼河入湖水质达不到滇池水污染防治要求。日前,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就《捞鱼河入湖口湿地提升规划方案》是否适当进行了听证。
在听证会上,规划方案提出,捞鱼河入湖口湿地将化身成为面积达698亩,以水体净化、生态修复、生态保育功能为主,同时兼具湿地保护科普教育、观光游赏等功能的保护型生态湿地。同时,新提升改造的捞鱼河湿地考虑到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的需要,将在湿地打造全长62.6公里的慢行系统,在湿地或场地上形成绿道。
在支持规划方案的同时,部分代表也就规划方案中提到的增加游人服务中心、自行车租赁、公园管理、零售小卖铺等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要求提出了质疑。根据《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规定,代表担心兴建的项目会不会违反了条例规定。但在此次的听证报告中,度假区也明确表示在规划方案里一级保护区内只有自行车道,而其他设施都在红线规定的一级保护区以外,符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慢行系统将作为“四退三还”的物理边界
据了解,此次捞鱼河湿地规划提升方案中,项目规划范围内约32公顷的用地位于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现在的主要游路路面宽3米,通达性较好,但弯道多,转弯急,不宜于自行车、电瓶车的通行。湿地拟建设的慢行系统为62.6公里,加上环草海段增加慢行系统15.5公里、高海公路段改造辅道增加慢行系统30.9公里和三个半岛段结合项目建设慢行系统10.5公里,一旦湿地慢行系统竣工,昆明的“骑友”将拥有一段119.5公里的环湿地慢行车道。
此次拟建设的62.6公里慢行生态系统,除了为游人骑车游览提供便利以外,还是“四退三还”的物理边界,在车道外就是滇池一级保护区的范围。而根据规划方案显示,慢行车道除了是属于自行车和行人的专用游览道路以外,不会产生混行的现象,在安全性和专业性方面都有提升。
另外,车道将集合园区内不同景观带,采用塑胶材质、架设栈道或彩色混凝土进行铺设,宽度约为4m,在车道上会明确喷涂上车道标志,方便识别。另外,车道两边也会根据湿地自然条件打造丰富的景观,这样,骑行游览的过程中即可看见浩瀚滇池也可以欣赏眼前小景。
骑友:希望拥有车道大家要爱护
自行车骑行作为一项有益健康的绿色运动,目前已经逐渐被昆明市民所熟知,也有很多市民不断加入自行车骑行的行列中来。听说捞鱼河湿地将进行大规模的慢行系统建设,已经有2年骑行经验的云南财经大学王同学表示非常期待。“我们之前骑行的时候试过从学校骑到海埂大坝或者沿翠湖或环湖东路等地方骑行,一方面是骑得不舒服,另外由于不是专用的骑行车道,人车混行有时觉得也很危险。”王同学说,如果湿地有了专用的骑行车道,那么不但风景好还安全,一定会成为他们新的骑行地。
而除了期待以外,部分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车道在一级保护区内,那么就算不建其他服务措施,骑行过程中制造的垃圾、丢弃的水瓶等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保护滇池保护区内的环境也需要考虑。当然,骑友对爱护环境的自觉是最重要的。”刚刚开始骑行不久的高光这么说。
除此以外,听证会上还对代表提出的加强湿地排水系统的合理设置,避免洪期对周围村落产生影响,避免二次污染等话题进行了回应。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旅游文化生态圈建设项目2日签约
相关新闻
海埂公园7.5公里自行车道年底完成
都市时报讯(实习记者 李瑞莹)还有半年,市民就可以在海埂公园里享受舒适的骑行和漫步了!昨日上午9点,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旅游文化生态圈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在度假区怡景园酒店怡和楼会议中心举行。此次签约之后,度假区海埂片区的旅游文化生态圈建设将正式动工,并于2016年完工。同时,包含在此项目中的海埂公园慢行系统预计在年底之前就能完工,今后市民到海埂公园游玩,无论是骑行爱好者还是散步都将拥有自己的专属道路,不再和机动车混用道路。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针对行人和骑车人的需求,以步行或自行车、电动车出行方式为基础,结合城市沿线土地利用以及多种服务设施,打造的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出行系统。慢行系统可分为依托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及景区而设立的郊野型,以及主要依托现有道路中的慢行路、人文景区和公园广场而设立的都市型两种类别。在国内,上海、广州、重庆、杭州等大城市都已经建设起较为完善的城市慢行系统,并在不断提升慢行系统的质量和景观。
目前,除了湿地以外,度假区还有海埂公园将打造全长约为7.5公里的慢行系统。路线为沿海埂公园正门1号路至东门附近码头,行至海埂训练基地后连接环湖东路最后到达盘龙江入湖口。目前,慢行系统建设已经正式进场施工。(都市时报记者 李瑞莹)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