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剧市场萎缩 民建昆明市委建议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 实习生 丁敏)“滇剧正面临着无人欣赏,无人传承的局面。”3月18日,民建昆明市委在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建议,要保护云南的地域文化,整合现有资源,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形成保护滇剧文化的合力。
面临无人传承的局面
昆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建城历史,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明末年间开始,丝弦、胡琴等声腔于逐渐传入云南而发展形成滇剧,成为云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经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8年,滇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迭起和文化生活的多元,传统文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滇剧也不例外。
民建昆明市委在提案中指出,昆明的官渡区历来都是民间滇剧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牛街庄、矣六、官渡古镇等社区的滇剧都在历史上发展了几百年,但现在,能坚持每日演出的滇剧花灯团也绝无仅有。在昆明,现在还能坚持每日演出滇剧的只有位于篆新农贸市场三楼上的滇剧花灯团。剧团班主高芹英年事已高,参与表演的演员绝大部分是年过六旬的老演员,来看表演的也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滇剧正面临着无人欣赏,无人传承的局面。
人才培养青黄不接
为了不让滇剧逐渐淡出昆明人的视野,民建昆明市委经过大量文献的查阅,以及前往官渡古镇古渡梨园滇剧花灯传习馆和牛街庄滇戏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认为滇剧生存的困境主要有两方面,就外因上来讲,是滇剧民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不爱看滇剧了;就内因上来说,滇剧发展内部机制问题制约并影响到滇剧的创作、演出和服务。
由此带来了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观众和市场,由于滇剧观众数量减少且结构老龄化,花钱买票看滇剧的人并不多,滇剧市场不断萎缩;其次是,戏曲演出难以走上市场化道路,专业队伍也不断缩小;三是缺乏总体规划,创作、演出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资金扶持,传承基地不能正常运转,各方面发展受到制约。
应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基于这几方面的问题,民建昆明市委建议,滇剧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保护几个演出单位,而是要保护云南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云南的地域文化,全社会应树立保护滇剧文化的意识;要加快昆明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提出适合昆明市情的长远规划,推进部门合作与区域协作,加强硬件设施,整合现有资源,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形成保护滇剧文化的合力。
此外,民建昆明市委还提出应发挥媒体优势,创新传播方式,弘扬滇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滇剧艺术鉴赏知识逐步安排进校园,让学生树立对区域文化的自信心,吸引观众,并培养新的优秀滇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