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区成立两周年系列报道

19.09.2017  09:55

编者按   2015年9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云南滇中新区。两年来,滇中新区经济发展取得哪些成就?今后,滇中新区又将走出怎样的繁荣之路?今日起,本报将聚焦滇中新区,全面展示滇中新区各项工作成效和发展前景。

两年前的9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云南滇中新区的批复》,酝酿3年的云南滇中新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第15个、云南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滇中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盘上,布局未来,令人期待。

两年来,滇中新区打基础、育产业、强招商、扩开放、建生态、优环境,以创新为引领,加速推进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城市建设,民生利好不断涌现,正向着“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个区域发展的新样本形神兼备

新区要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动能在哪里?新区要获得新一轮开放优势,从哪里突破?从成立的那一刻起,新区就直面挑战,率先探索,全力作答——因为新区人清楚地知道国家级新区设立的核心要义,要让新区在推进自主创新、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产业、带动区域协作等方面作出探索,成为示范。

有多大劲就使多大的力。”滇中新区负责人深知,新区开发建设等不起,慢不得。

两年来,滇中新区基本完成300多公里的路网建设,相当于一些地方5年至8年道路建设的总量。

9个月建成昆明市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比同等质量和规模的项目建设周期节约1年多的时间,创造了领先于全国很多综保区项目推进的“滇中速度”。

仅用60天,临空产业园完成土地征收7015亩,成为滇中新区乃至昆明市一次性整村搬迁征地最多、速度最快的项目。

几乎每一个到滇中新区调研视察的领导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到一次新区就是一次震撼,每到一次都是耳目一新。

成立两年来,滇中新区GDP、财政收入等重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安宁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首个产能上千亿元的工业园区。京东方、昆明飞安航空训练、空港智慧金融总部创新园区,锋彩科技等一批高新精轻、带动力强的项目落户空港;3D打印、三龙电器、瑞丽航空、空港智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中铁电建盾构机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国际健康城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在手。

今年2月23日,昆明长水国家门户枢纽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沪昆高铁、小龙高速按期通车,嵩昆路实现贯通,新嵩昆高速预计年底通车,武易高速公路通车,新区出入滇西又添新入口;嵩昆大道一期工程主道贯通,以长水机场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在此汇聚交互,新区未来城市主干道的崭新形象雏形初现。

云南多年来不敢想、没能做的事,正在滇中新区变成现实。在这片482平方公里的区域上,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悄然形成,经济结构已被重塑,城市新样态清晰呈现……两年的时间,一个区域发展的新样本,形神兼备。

客商感叹“可敬的滇中速度!

今年3月2日,昆明首台本土造盾构机在位于滇中新区的中铁电建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下线。时隔不到半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彩云号”又在这里下线。

中铁电建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成长,几乎与滇中新区的成长同步,他们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新区成立带来的好处。

中铁电建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祥说,企业落地昆明之初,昆明市政府就第一时间找到企业说:“你第一时间告诉我们,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从公司注册到基地建设完成,启动投产,仅耗时两个月时间,这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正是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指着一片杂草丛生、沟壑交错的荒地,面对前来投资考察的客商,滇中新区作出了9个月让他们看到昆明市综合保税区的承诺。

可敬的滇中速度!”9个月过去,当这名客商再次造访滇中新区时惊叹,几栋现代化标准厂房好像从空地上突然“”出来一样。今年7月4日,昆明市综合保税区拿到了海关总署给予的特殊监管区域关区代码。

国家级新区,重点在“”字。“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是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中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要继续保持国家级新区的发展优势,就需要激发其创新活力。

滇中新区打破了过去的招商模式,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实施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中介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手段,注重产业链招商,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培育配套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变单点式、遍地撒网为集群式、定向引进,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龙头型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

运作土地经营城市,吸引投资做大规模,这种发展模式,绝不是我们的方向。”  滇中新区摈弃了“拿进来筐子就是菜”的观念,对入驻的项目和企业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对入驻滇中新区的电子信息、汽车及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商贸服务、通用航空、新材料、大健康、旅游文化8大产业采取倾斜政策,鼓励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公司集团总部,以及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服务外包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和其它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投资入驻。

对于刘金祥等企业高管而言,新区推出了大量的改革举措,这更让他们感觉到了发展的便利——以新区行政审批局为载体,有效承接70项省、市级审批职权,严格规范使用2号章,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了新区事新区办。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将相关审批权限最大程度下放到县(市)区,实现职能下放、重心下移、服务下沉。两年来,完成审批3799件次,其中投资项目1718件次,项目总投资1446.5亿元,审批时限提速50%以上。

企业的限制减少了,企业自身的活力增强了,这场改革也使滇中新区的市场活力像井喷一样爆发出来。两年来,滇中新区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138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41个、正式投资协议198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8家。

辐射区域发展谋划长远布局

滇中新区不光是昆明的新区、云南的新区,更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云南跨越发展重要经济增长极、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

新一轮发展,如果没有区域协作发展的深刻认识,没有在更大范围布局的眼光,行政区划再大,也还只是“一亩三分地”。

昆明市与滇中新区本就是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因为管理体制的调整而割裂。”昆明市和滇中新区的领导都表示,要以“市区一盘棋、滇中一盘棋、全省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市区携手、融合发展,协力推动规划共绘、基础共联、产业共兴、市场共筑,力争实现规划一张图、基础一张网、产业一条龙、市场一体化。

滇中新区管委会与昆明市联合成立市区融合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例会机制,实行昆明市和新区领导交叉任职,同时在市国土、环保等7家单位加挂新区相应牌子,合力推进新区开发建设。

在编制规划过程中,主动加强昆明市和滇中城市经济圈规划的衔接融合,构建昆明统筹、滇中协同、新区管理、高效有序的规划管理体系。制定出台《云南滇中新区“多规合一”工作方案》,着力推动多规同向、多规同步、无缝对接。

在基础共建方面,强化与昆明市在综合交通规划、融资支持、项目用地、土地收储、工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在产业共兴方面,建立新区产业与昆明市和滇中城市群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作配套机制,形成差别竞争、错位发展、互促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环境共建方面,与滇中城市群各州市协同构建区域生态同保共育机制、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下一阶段,滇中新区将继续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建设,促进社会转型跨越,推动统筹协调发展,朝着“功能现代、经济发达、宜居宜业的国际化高新产业新城”的目标砥砺奋进,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级新区正在滇中强势崛起。

承载新的希望,坚持改革创新,在坚实开局的基础上,实现新目标,精彩新区,拭目以待。(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  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