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新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简政放权提高效率
上午,完成外资审批立项;下午,拿到工商营业执照;一个月之内,办完外管、海关、环保、消防、安监、税务等一系列公司注册手续,这是云南滇中恒达科技有限公司感受到的“滇中产业新区政务速度”。
“新区的效率的确高,我们公司从注册到办完所有手续节省时间一倍以上。”云南滇中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政府接洽工作的李小艾说。这个“3D打印关键技术集成设备产业化及培训示范项目”是新区采用备案制审批的首个外商独资企业投资项目。
滇中产业新区成立以来,通过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有关政府职能转变的诸多改革事项,在全省率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通过8项行政审批服务制,简政放权,提高效率。
新区在全省率先出台的《产业发展负面清单(2014年本)》和《负面清单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48项限制和禁止项目。通过降低鼓励类产业的准入门槛、提高限制类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吸引国内外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通过实行立项备案制、“先照后证”的工商登记制、企业注册资本金认缴登记制、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制、一站式服务制、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制、规划和环保准入制、事后监管和负面清单项目退出机制8项行政审批服务制,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简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为新区企业投资、产业发展及贸易的国际化、便利化提供条件。
新区在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强调监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决限制和禁止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小规模低效益、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和项目进入新区,将30余个项目拒之门外。
去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影响下,新区政府服务有所突破带动招商引资有所突破。共邀请意向投资企业200家,与30余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或投资协议,协议金额超过3000亿元;组织开展国内外招商68次,与18家重要企业签订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投资金额达400多亿元。办理企业注册登记1589户,增长107%;注册资金92亿元,增长130%。
去年,新区两批共33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共710.6亿元。记者 喻劲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