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中新区全媒体行】滇中新区主动出击招大引强
招商引资被称作新区工作的“生命线”。滇中新区成立以来,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41个、正式投资协议198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6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
两年来,新区赴外招商323次、拜访洽谈企业930余家次,与京津冀地区签订合作项目61个、长三角地区46个、珠三角地区44个、南亚东南亚地区12个。接待国内外知名企业1300余批次、5900多人到新区实地考察、合作洽谈。
深化改革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工作方式创新才能体现招商引资的“技术含量”。
滇中新区围绕重点产业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重点引进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龙头型企业,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
为了找准“靶心”、找到“标尺”,新区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客观评价拟引进项目的产业类型、用地规模、税收、环保等指标是否符合云南省、滇中新区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对已落地项目的贡献程度做出科学评价,作为项目引进及政策兑现的重要依据。
以税收增长为目标,滇中新区实行帮扶期限制和全程服务制,切实改进企业帮扶工作,直至企业达产达标,并将企业帮扶工作纳入招商引资工作考评体系。
新区充分发挥招商代理作用,拓展招商引资渠道,长期保持与商务咨询公司的合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滇中新区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办公系统,做到招商一线人员时刻在线,实时汇报个人当天工作情况,收集汇总拜访联系企业情况,建立招商引资网络体系和信息交互系统,确保每次拜访均有记录,每次洽谈均有结果。通过实现招商引资经验和信息的实时共享,起到了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效果,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团队的协同配合能力,逐步打造一支懂产业、有学识、会沟通、能战斗的招商引资精兵队伍。
打造政策洼地投资高地
优惠政策是招商引资的“敲门砖”。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滇中新区充分发挥独有的财税政策优势,以产业和市场为导向,结合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及云南省地方出台的各项政策,借鉴周边国家级新区招商引资政策,相继制定印发了《云南滇中新区制造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办法》《云南滇中新区服务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办法》《云南滇中新区招商引资项目经理制度》《云南滇中新区招商代理管理暂行办法》《云南滇中新区招商代理奖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滇中新区项目入区准入条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符合新区实际、优于西部其它新区、具有滇中特色的普惠性招商引资政策。
同时,针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制度,从税收扶持、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上市融资等方面帮扶企业做大做强,逐渐突显新区后发比较优势,着力打造面向西南地区和南亚东南亚的政策洼地及投资高地。
滇中新区通过深化政策兑现机制改革,逐步建立“谁引进谁负责兑现”的办事方法,在政策兑现过程中明确由新区及县市区相关单位承担依据收集、数据核验、征求意见等工作,简化申报流程,强调服务为本,有效减轻了企业的工作量,压缩了政策兑现时限,并进一步严格了事中、事后审核责任。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策分级兑现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新区本级与县市区在政策兑现上的责任划分,实行政策兑现单一主体制,避免跨区域、级别政策兑现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严格考核奖惩激励先进
赏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招商引资积极性。
滇中新区率先在经济发展部“试点”,实行年终绩效考核与招商引资考核挂钩制度,发挥“鲶鱼效应”,创新职级评价制度,打破“大锅饭”现状。对肯干、能干、干出成绩、干出效果的职工进行鼓励,对真正有才干、有学识、有激情、有成绩的人员创新性地打通提拔任用渠道,让滥竽充数、不思进取的职工感受危机。同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按分工不同科学合理分配招商引资任务。
招商引资成败与否,项目落地才算数。新区强化项目落地保障工作,要求各部门及县市区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强化服务意识,对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针对重点项目落地协调推进工作,坚持每月一次会议研究、每周一次协调推进,为重点项目落户新区做好服务。按照提前梳理拟落地项目用地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快园区土地收储工作,提前实施和完善好水、电、气、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开展园区整体环评、水保、地勘等前期基础工作,为项目落地切实提供保障。
项目落地还要扎根。滇中新区依法依规协助企业解决问题,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首办负责、专人跟踪、及时协调,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不断推动县市区和各部门发现和弥补工作机制上的漏洞,逐步建立起亲商融商的投资环境。
云报全媒体记者 喻劲猛 李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