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干渠将变身生态旅游带

13.01.2015  01:31

    昨天,合肥市规划局发布《滁河干渠生态休闲风光带概念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条始建于1958年的人工干渠将变身为一条充满魅力的生态休闲风光带。

     生态优先 划分出四大管控分区

    据介绍,合肥市规划局去年会同林园部门组织开展了《滁河干渠生态休闲风光带概念规划》方案招标工作。目前,该概念性规划已基本确定,范围约为324平方公里。

    具体为:以滁河干渠两岸不小于500米为基础,将沿线水库湖泊、重要节点、董铺和大房郢两大水库水源保护区局部范围纳入;将北城、新站区、岗集等局部城区范围纳入;对袁河西水库至肥东边界段提出管控措施。研究范围则将规划区周边对水源水环境的影响范围统一纳入,包括江淮分水岭,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水源保护区,沿线乡镇及城区。

    本着生态优先原则,《规划》将滁河干渠划分为四大生态管控分区:核心保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保育区和生态协调区,实行差异化的管控策略。其中,核心保护区为滁河干渠两侧各100米;南淝河、四里河两侧各500米,八大水库沿岸200米。核心保护区禁止一切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搬迁农村居民点。

     风情各异 重点打造三大景观区

    按照规划设计,滁河干渠沿线的空间将布局成“一脉、四段、七区、多节点”。滁河干渠周边被划分为7大景观片区,其中三大重点片区风情各异。

    重点片区一:“世外桃源”生态休闲区。位于滁河干渠上游,水源保护置于首位,丰富植物类型、适当安排景观设施,与现状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核心景点是新民坝绿野幽境。

    重点片区二:“慢调生活”田园体验区。合理有序发展乡村旅游与水利观光,减轻水源地压力,合理组织交通,优化路网,与南侧已形成的景点相联动。核心景点是三十岗田园水湾。

    重点片区三:“古今交融”文化荟萃区。联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集中展示淠史杭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与现代创意文化。核心景点是大官塘怀古叠水。

     美不胜收 滁河干渠将成生态渠

    滁河干渠将成生态之渠,形成水生态体系、生物生态体系、土地生态体系、产业生态体系等多个生态体系。

    按照规划,这里将培育多样性的动物群落,重点营造水库、湖面、湿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多种类型的生态板块,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节水灌溉等绿色生产,建设低碳产业体系,适度发展休闲旅游业。

    “绿色市政”也将在这里得到体现:采用绿色屋顶、草沟及人工湿地实现雨水综合利用,尤其注重收集处理初期雨水,避免直接排入水体;完善城区和工业区的污水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推广太阳能路灯、风光互补路灯、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绿色能源的使用。

    围绕滁河干渠,将营造出一派水岸风景、田园风景、水利人文风景和林地风景,打造亲水开放空间、自然农田开放空间、郊野绿地开放空间、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等4类28处开放空间。

     相关新闻

    路网连通风景区

    为方便市民近距离观赏美景,滁河干渠区域还将充分利用现状道路改造,近期建设绿道90公里,远期建设绿道382公里,并将休憩驿站点缀绿道之间。本次将打造“四横十纵”区域路网连通规划区,市民可以从各个方向便捷到达任何一区。“四横”包括魏武大道、绕城高速、沪陕第二通道等;“十纵”除了目前已有的南北交通,还有文忠路、合淮大道、磨白路、淮南北路,以及合徐等几条高速公路。

    地铁将直达景区

    市民将可以通过普通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到达景区。按照规划设计,未来可能会增加旅游公交,轨道交通9号线、10号线也可载着市民直达北城和三十头两大地区。以堤顶路为轴,形成49处绿道微循环(长度约3.5~35公里),市民选择自行车游览,大约20分钟~3.5小时即可游览完毕。

    根据预测,未来,滁河干渠区域日均游客量有望达到5000人次;峰值日游客量为6万人次;年游客量达180万人次。

     新闻链接

    滁河干渠

    位于江淮分水岭以南,合肥主城区以北,是一条沿江淮分水岭以南45米等高线修建的人工干渠。滁河干渠始建于1958年,1971年全线通水。滁河干渠是合肥人的生命线,具有区域输水和农业灌溉的功能。

    滁河干渠还是一条重要的区域生态廊道,是合肥市“一岭六脉、五渠联湖、众水汇巢”生态格局中的重要一渠,省域绿道1号线的组成部分,与淠史杭大潜山总干渠、驷马山引江西输工程共同构成沟通大别山与长江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

编辑:沈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