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修复为洱海保护治理增设绿色屏障
□ 见习记者 褚雪琴
近年来,大理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洱海流域湖滨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环洱海流域湿地日益增多,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完善,进一步为洱海保护治理增设了绿色屏障。
走进大理市上关镇罗时江湿地公园,陆生植物花开似锦,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栖息于河面的白鹭或飞或停,惹得往来的游人纷纷驻足拍照。据了解,罗时江是洱海重要补给水源之一,过去罗时江流域因村落集中、人口较多,面源污染突出,严重影响洱海水质。在经过地形水网构建和湿地植物配置工程建设之后,罗时江湿地已初步发挥了削减洱海入湖负荷和改善水质的作用。大理市洱投公司运营部部长郑刚告诉记者,未来将加大罗时江河口湿地的水生植被建设,为更多的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使湿地区域生物多样性实现最大化。
顺着罗时江湿地继续往北便是上关镇兆邑湿地。据大理市洱海管理局专业技术人员李宏亮介绍,兆邑湿地占地面积909亩,总投资4600多万元,主要解决罗时江和黑泥沟的低污染水,目前兆邑湿地地形水网构建工程已完成90%。“湿地内的前置库塘首先会对汇入的低污染水悬浮物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水体将进入以植物净化塘为主的湿地主体,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吸附作用,水体就实现了二次污染消减。同时,湿地水网的合理布局能使水体在湿地内停留48小时,最终实现上游低污染水体的净化。”李宏亮从专业的角度向记者详细讲解湿地的运作细节。
在洱源县凤羽镇,大涧河、青螺沟两个湿地正在实施绿化项目。据凤羽镇副镇长张寿彪介绍,近年来凤羽镇实施了大量湿地建设项目,已建成湿地1100亩。正在建设中的大涧河和青螺沟湿地覆盖了镇内5个行政村,建成后将对附近的农田尾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针对未来的湿地管护,凤羽镇镇长李伟表示,将聘请湿地管理员定期开展死亡水生植物的打捞,对湿地范围内的不文明行为加强劝导,对非法捕捞和非法采摘水生植物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惩,确保湿地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