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湿地建岛 村民地里留食 黑颈鹤念湖新家挺温暖

12.01.2015  12:16

政府湿地建岛 村民地里留食

黑颈鹤念湖新家挺温暖

◆本报记者蒋朝晖

隆冬正午,虽然云南省东北部会泽县大桥乡的念湖上空艳阳高照,但横贯湖泊的观鹤堤上依然寒气逼人。

走上这座因保护黑颈鹤而限行机动车的堤坝,记者看到,不少抗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意趣盎然,不断变换位置按动快门,把200米外湖中小岛上闲庭信步、千姿百态的几百只黑颈鹤和其他鸟儿的倩影揽入镜头。

湖面起微澜,碧水绕小岛,人来鹤不惊,百鸟任逍遥。眼前美轮美奂的景致,让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宦国跃深感慰藉。

宦国跃告诉记者,保护区于2006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由大桥和长海子两个片区组成,是我国越冬水禽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每年的10月中下旬到第二年4月中上旬,有大量黑颈鹤等鸟类来保护区越冬,近年数量呈逐步增多趋势。

黑颈鹤保护一直是会泽县委、县政府推进全县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财政困难情况下,会泽县不断挖潜创新,积极争取环境保护部和云南省环保厅的支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保护区开展植被恢复、湿地保护与恢复、食源地建设等工程,为黑颈鹤栖息地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因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念湖蓄水量增加、水位升高,观鹤堤西侧浅滩湿地被淹,黑颈鹤原有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会泽县成立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多方筹集总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全力实施人工鸟岛土方工程、植被恢复和入湿地河道整治等工作。

宦国跃说,为建好这个鸟岛,克服了不少困难,仅开挖和回填土方就达21万立方米,恢复植被2.2万平方米。鸟岛建成后,大大减少了各种人为干扰,让鸟类有了一个更加安全自由的新家。现在,黑颈鹤、灰鹤、斑头雁、黄鸭等水禽都喜欢在岛上栖息、觅食。

记者看到,数百只黑颈鹤在湖中人工鸟岛上闲庭信步,沐浴冬日阳光,时而相互追逐嬉戏,时而腾空一展美丽身姿。

据了解,这个鸟岛建成后,保护区还专门购置一条小船供护鹤员上岛投食使用。冬季鸟类食物匮乏,在黑颈鹤越冬期间,保护区组织护鹤员每两天左右上岛投食一次,每次投放玉米、土豆500余斤。下一步,保护区还将在岛上种植土豆、大麦、萝卜、蔓菁等专供黑颈鹤食用。

宦国跃认为,保护区黑颈鹤数量越来越多,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当地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大桥乡乡长陈帮龙告诉记者,保护区内有3万亩左右耕地,仅念湖周边常住人口就有1.2万人,在人民群众生活还不富裕且鸟类损害庄稼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保护黑颈鹤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十分突出。尽管如此,政府和群众爱鸟护鸟热情有增无减。黑颈鹤喜食土豆、玉米,村民收获土豆时就有意把小个的留在地里,乡政府每年投入5万元购买玉米,组织干部职工和志愿者投食。同时,乡里将当地产业布局在保护区外,房屋统一规划建在新区,最大限度减少对黑颈鹤生存环境的干扰。通过植树造林、整治农村环境等措施,为黑颈鹤提供更加清洁卫生的栖息地。截至目前,无一例村民伤害黑颈鹤的事件发生。

保护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们呵护鸟类言行一致,使黑颈鹤更加喜爱这片高原红土地。经统计,2014年前来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数量由上年同期的近700只增加到近800只。

据了解,目前,保护区已观察记录到鸟类161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12%以上,其中黄雀是云南省鸟类新纪录。最近,经西南林业大学的鸟类专家实地调查,粉红胸鹨、黄腹鹨、褐柳莺、长嘴剑鸻以及黑颈等5种鸟类成为保护区新纪录。

记者在大桥乡采访时,正逢“中国云南首届保护黑颈鹤公益摄影大赛启动仪式”火热举行。

一直致力于推动这次公益摄影大赛的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肖雪冰表示,用镜头记录黑颈鹤在保护区越冬的真实场景,用爱心唤起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意识,是社会组织应尽的责任。

仪式现场,大桥乡中学数十名学生齐声宣誓:携手同心,当好保护生态和保护鸟类的接力人。

全社会积极献爱心,黑颈鹤寒区享暖冬。人鸟和谐长相守,生态文明正当时。